窗外依然有藍天
<書饗快遞>
黃維仁博士
為了減少夫妻分手的悲劇,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按常識「奉勸」女性(假設今日的女性做得到):「只要妳時時以丈夫為重,事事順服,不要有自己的意見,為家庭犧牲,如此一來,丈夫一定愛妳,家庭永遠和諧幸福。」我覺得這種不看情境差異,一廂情願的想法十分危險。這種想法可能源自每人孩童時期的一種思想型態:「只要我乖、聽話,爸媽就會愛我。」很可惜,這個公式在成人世界中(尤其是婚姻關係中)並「不一定」管用。持有這種「非理性想法」的人較不容易適應環境,也容易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成長後仍有這種「只要我乖,人就愛我」想法的人,常陷在邏輯的死胡同裡。他(她)們告訴自己:「別人不愛我,是因為我做得還不夠好,如果我是完美的,別人一定會愛我。」因而他(她)們不斷努力,力求完美。當別人仍不喜歡他(她)們,他們便解釋為自己仍不夠完美,必須更加努力,討對方喜歡。只要他們繼續堅信這種想法,不斷否定自己的價值,一味討好他人,他們便不可能有自覺滿意的一天。
事實上,別人是否愛他們,與他們是否完美,不見得相關。我們常說:「情人眼裡出西施」,當男方看女方為美時,對男性來說,那便是「真的美」,即使旁人不以為然,對他也毫無影響。換句話說,女性是否「真的完美」,並不重要,即使她有辦法把自己變成「真的完美」,也無法使對方愛上她。電腦擇偶所選出來的配偶,照理來說是最接近完美的組合,然而他們卻不一定彼此相愛。我們在戀愛時,往往是盲目的,只對伴侶的優點敏感;在分開時,卻只在意伴侶的缺點。
依賴型婦女逃避衝突
現在我們來看依賴型的婚姻。這種型態中的婦女在家當賢妻良母,對丈夫百依百順,凡事委曲求全,只求丈夫高興。她放下了個人的事業,犧牲了自己的興趣和個性,全為了要建造一個美滿、溫暖、安全而穩定的家。當丈夫對她有任何不滿時,她不以理性與丈夫好好溝通、分析問題或謀求解決之道。相反地,她假裝問題不存在,行動更加柔順,處處忍讓,對丈夫必恭必敬;丈夫一回家,她便奉茶脫鞋,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她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面對衝突(衝突威脅她的安全感,因此她努力不讓自己意識到衝突的存在),想要以「討好」與「凡事忍讓」作為挽回丈夫心意的策略。
今日的社會中,仍有許多這一類型的婦女,她們的婚姻幸福,令人羨慕;正好她們的丈夫也與她們有類似的價值觀念,喜歡她們扮演傳統的角色,並且對她們「別無所求」。他們配合得剛剛好,一方喜歡保護,另一方喜歡依賴。筆者在祝福她們之餘,也要給予她們一點忠告:「不要假設丈夫對妳的需求永遠不變;不要認為找到了懂得憐香惜玉的如意郎君,這一輩子便注定會幸福,而不需要努力與丈夫溝通。」
不幸的是,隨著時代的轉變,不論是在中國人或是在美國人中間,已經有愈來愈多的悲劇,發生在這種依賴型的女性身上。她們有的常遭丈夫毆打(Wife Abuse);有的因丈夫有了外遇而遭遺棄;有的是丈夫對她們百般挑剔,施以「人工改造」,恨不得她們能立刻變成丈夫心目中理想的樣子。在美國,丈夫毆打妻子的情形非常嚴重(中國人虐待妻子的個案,筆者也親眼見過,不過發現的個案較少,有可能是中國女性很能容忍,不願向警方報案)。美國許多研究的共同發現是,這些個案幾乎都發生在被動依賴型的婦女身上。
下一篇:<書饗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