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07 20:28:16金子齡

板陶窯交趾剪粘工藝園區(含主題餐廳)

再補個去年的文章囉,話說嘉義的板頭村是我很喜愛造訪的景點之一,主要是因為整個社區結合了當地的特色,運用當地的交趾陶及剪黏技術,製造出許多可愛的卡通造型,記得第一次造訪時,是參加同學在嘉義所舉辦的喜宴,在宴會後,便造訪板頭村,當時便被分散於社區每個角落的可愛造型交趾陶所吸引,加上可以悠閒地漫步鄉間小道,整個人也都心曠神怡起來,不過礙於當時到達的時間比較晚,所以只有漫步一小段的路程之後,便結束當天的行程,後來回到家裡上網搜尋了一下該景點的介紹,發現還有許多地方都未曾參觀過,所以便打算利用這一個星期帶著大暖爐家族及小寶貝重返此地參觀,所以便規劃了嘉義半日的行程,當天把小寶貝餵飽之後,便往嘉義出發,大概花了40幾分鐘的車程便到達了板頭村,該社區由於這幾年被許多造訪的網友給分享出來,所以當天到達社區的時候,道路兩旁已經停滿許多車輛了,整個鄉間小道充滿參觀的遊客,所以最後只能把車子停放在比較遠一點的地方,再徒步參觀。

「交趾陶」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名稱源於十七世紀時,貿易商人將原產於中國嶺南的鮮豔陶瓷器皿運送到日本長崎平戶,當時日本茶道盛行,這些色彩鮮豔的器皿即受到茶道人士的喜愛,而中國嶺南一帶古時被名為「交趾」,因此此處燒製的陶瓷亦被稱作「交趾燒」,日治時期,曾在嘉義發現裝飾在廟宇色彩鮮豔的陶瓷「尪仔」,因此交趾陶也稱為「嘉義燒」,交趾陶早期大量運用在廟宇的樑柱、水車堵、壁堵等,以忠孝節義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為捏塑的腳本,製作祈福、吉祥之圖案,而這些傳說故事也深深的影響早期台灣民間社會,具有教化人心以及助長善良風氣的功用,近年來更在藝師創新及推廣下逐漸成為民間的收藏藝品,當天把車子停放好之後,沿著道路兩旁漫步,可以看到每一戶人家外面都放置著以交趾陶所製作的卡通人物造型信箱。

當天首先參觀的是板陶窯交趾剪粘工藝園區,板陶窯成立於2005年,創辦人陳忠正、謝秋緞夫婦秉持對傳統工藝的熱忱,有鑑於廟宇剪秥交趾陶人才的逐漸流失,及因時代轉變而令學藝者漸漸產生斷層,為了延續這門傳統工藝,成立了板陶窯,園區裡設有展覽館、體驗工坊、café屋,及東方古典園林造景,結合附近嘉南平原的田野風光,打造交趾剪黏的工藝殿堂,印象中,第一次造訪時,這一個區塊還在建造中,這一次再造訪,整個園區更加擴大了,所以到板頭村,如果有要到工藝園區,可以把車停放在園區內部,這樣就可以在園區參觀或是沿著隔壁的步道參觀。

剪黏在台灣廟宇裝飾藝術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傳統工藝,華麗的色彩、細膩的工法,襯托出廟宇的非凡氣勢,表現主題通常為傳統民間神話、忠孝節義的人物故事,佈局搭配以花鳥、神獸、吉祥圖騰為背景,藝師們用深厚的經驗和對傳統藝術的熱誠,把樸質的陶碗、玻璃、陶土化為璀璨精靈,將神話傳說在屋脊上做最華麗的演繹,剪黏又稱剪花,與交趾陶同樣源自閩、粵一帶,屬於鑲嵌藝術的一種,一般是將陶瓷以特殊工具「剪」成所需要的形狀,再「黏」在以灰泥塑成的粗胚上,故取其做法而名為「剪黏」,剪黏在台灣與中國各以不同的風貌呈現,於建築物上因不同位置,製作的方式也有差異,舉例來說,中國閩南式屋頂中的「脊頂」因為只有一到二層,所以大部分僅製作「雙龍搶珠」;而在規帶牌頭的部分都搭配人物,作法細膩、形態生動,不過無背景搭配,另外在潮汕一帶的剪黏師傅都有深厚的繪畫基礎,花鳥佈局、裁剪及用色都獨樹一格,在工藝園區的入口處放置的椅子,便以西遊記裡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之故事背景來當作藝術創作。

接著便購票進入園區,該園區門票每人100元,園區內可抵消費,在走進園區內部之後,首先看到的作品便是青蛙娶親,由敲鑼、吹笛及提送禮盒等所組成的迎親的隊伍,看起來就很喜氣且熱鬧。

繼續往前走,看到了以青蛙為主題所製成的背景,旁邊還有2位小朋友在玩沙,看起來就很寫實。

接著看到的是前一陣子很流行的草泥馬,只不過這隻草泥馬是剪黏作品,不會對遊客吐口水。

接著看到的是梅花鹿,可愛的造型,令人很想親近拍照。

接著看到一個池塘,池塘裡有幾隻天鵝在水邊嬉戲,池塘邊有一隻小狗在守護著,後面的牆壁上也開滿了花朵,整個大自然環境,讓人放眼看過去就很舒服。接著看到一隻牛,早期在農村裡,可以常常看到牛隻在田裡犁田的畫面,只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傳統的勞役逐漸被機械式所取代,所以現在要看到牛的機率很少,園區裡也有創作了許多與牛相關的作品,每一隻牛的身上都有不同圖案的創作,所以也幫小寶貝拍了一張。

 接著來到園區餐廳的入口,其外觀也利用當地的剪黏工藝,設計的很樸實典雅,這時候看了一下手錶,已經11點多了,所以打算先行用完餐之後,才開始下午的行程。

接著走進餐廳內部,整個空間也有挑高,餐廳四周也有一些大型的創作,用餐區可以分為沙發區、藤椅區及大型圓桌區,當天考量小寶貝的用餐座位,最後選擇了藤椅區。

該餐廳是採自助方式,需先至櫃台拿取菜單,點完餐後,再至櫃台點餐付款,它們家的餐點有簡餐、鍋物、茶飲等幾類,當天還是以米食為主,所以分別點了紅燒牛楠飯、西西里紅醬雞肉麵。

首先送上來的是紅燒牛楠飯,主要有主餐、湯、水果、飲料及甜點,其紅燒牛楠吃起來也很軟嫩,份量算是適中,如果能再多幾樣配菜,就會更好了。

接著是我點的西西里紅醬雞肉麵,主要有主餐、湯、沙拉、飲料、水果及甜點,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它們家的蔬菜都是採室內栽種的方式,所以在用餐區的旁邊就可以透過櫥窗看到蔬菜種植的情形,其義大利麵熱度也很足夠,份量算適中,整體還不錯。

接著是冷飲,當天喝的是檸檬紅茶,其杯子也是該園區自行製作的,杯子上的圖案看起來很可愛。

在喝完冷飲之後,便開始了下午的行程,穿過餐廳往後面走,首先便看到洗手間,而其外觀也都搭配藝術創作,讓原本單調的洗手間更增添了一份趣味。

在洗手間旁邊的座椅區則是設計一棵美麗的大樹,樹上蝴蝶翩翩飛舞,樹下小朋友無憂無慮的看書及玩手機。

而在餐廳後方的水池上,看到青蛙露出水面,俏皮的跟遊客作鬼臉,彷彿夏天已經來到了。

繼續往前走,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田園裡控窯,這時候突然勾起童年的時光,想當年只要農田收成之後,就會在田園裡堆石頭控窯,只不過隨著時間流逝,這些美好的回憶只能留存在腦海裡了。

接著看到一隻小白兔悠閒地在大樹下睡午覺,多愜意啊。

這時候小寶貝也挑一隻喜愛的小白兔造型跟她拍照

接著看到了一群剛放學的兒童在溪邊捕魚的情景,早期的農村生活,小朋友的童玩都是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藉由對周遭事物的體驗,來增加自己的閱歷。

接著繞到園區的另外一邊,在樹下發現一對青梅竹馬,青澀的模樣,更增添了一份情趣。

接著穿過了門口,另外一側的牆壁上也都有許多種類的剪黏創作。

接著來到另外一棵大樹下,有2位小朋友拿著竹竿在打芒果,記憶中,早期只要經過芒果樹下,都會看到結實纍纍的芒果,這時就會拿起拖鞋往樹上丟,只為求得短暫的歡樂與成就感。

接著來到一處的牆壁上,看到一群小朋友在黑板上塗鴉,是不是也勾起你的兒時記憶了ㄋㄟ。

繼續往前走,看到了許多可愛的標誌牌,其中一邊是往廁所的方向,藉由小朋友很尿急的往廁所方向奔跑,就可以知道,而另外一邊則是通往另外一個區塊的天橋。

接著往廁所的方向走過去,可以看到廁所的牆壁上也有一幅創作,替單調的廁所增添不少藝術的氣息。

而在廁所前面的綠色草地則是放置著幾隻可愛的小綿羊,小寶貝也開心地與它拍照。

而在園區參觀的差不多之後,接著走出園區,沿著鄉間步道漫步,可以參觀社區的每個角落及作品。

接著看到一戶人家的牆上有2位小朋友攀爬在牆壁上與小狗嬉戲

而在另外一側,則是1位小朋友的羊兒跑掉了,讓他嚎啕大哭的場景。

這時候有1位熱心的小朋友開始追逐的小羊,不過始終無法追到。

牆頭上,有一對麻雀悠閒地享受午後的農村時光。

而在最旁邊的角落,則是一位害羞的小女孩躲在角落欣賞心儀很久的男孩。

繼續往前走,來到了鐵道綠廊,沿著荒廢的舊鐵軌往前走,四周的景物為樹木及農田,令人頓時覺得很舒服,且沿路可以欣賞到田野風光,沒有其它外在因素的影響,單純享受純樸的農村生活,試想有多久沒有這樣放鬆了。

 

沿路兩邊種滿綠色植物,整個步道也很整齊,一邊漫步,一邊享受遠方所吹來的微風,很舒服。

接著來到了灣仔內站,在糖業興盛時期,為了運載蔗糖而設立的嘉北線五分車鐵道,是當時最賺錢的一條路,故被稱作「黃金鐵道」,這條鐵道除運送甘蔗外,也是居民重要的對外連絡要道,在進香期的每日載客量還高達五、六千人!除了重建板頭厝車站外,社區居民也利用廢棄木頭重建了灣仔內站,夕陽餘暉下,灣仔內站襯著黃金鐵道,更顯懷舊味。

繼續往前走看到了可以短暫休憩的椅子,上面的圖案是以順風耳及千里眼為題材,並搭配現代化之工具,更增添生動活潑的氣息。

沿路也有經過公有廁所,其外觀也是結合當地特色,讓整個環境煥然一新。

繼續往前走,來到了古笨港考古園區,位於復興鐵橋旁,為一個考古遺蹟,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考古隊於1999年和2003年,分別挖掘出建築的磚瓦、陶瓷器和銅錢、首飾及日常生活用品,來到戶外考古園區可以看到大大的牆面寫著古笨港的歷捷和考古的過程與出土的遺物,延著樓梯往下走可以看不同遺蹟,像是清代牆面的基底或是清代的古井,另外還有考古的探坑遺蹟而延著樓梯向上走則打造成一個景觀台,可以遠望周圍的田園景色,亦可以在傍晚時欣賞復興鐵橋迷人的夕陽景色


繼續往前走,看到橋墩下面也有藝術作品,以3D立體剪黏希望樹,由一顆顆帶著翅膀的希望種子而起,種子從圓潤的果實中心向上長出兩片希望的翅膀,栽下後所長出的希望之樹名為「希望樹」。整棵樹為一顆高高度5米、寬3.5米的3D大型立體作品,從枝幹的部份先由鐵架一圈圈圍繞出主要枝幹,向上延伸出所有細末枝節,其中穿插昆蟲的剪黏。

接著走到橋墩下,抬頭往上看,別有一番風味,可以看到夏夜星空和明月,製造出夏夜星空的寧靜以及蟲聲唧唧般熱鬧的夜晚,在參觀到這邊的時候,這時候天空也開始飄起細雨,由於身上都沒有帶避雨的工具,所以只能結束當天的行程,往停車的方向出發囉。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42-3

電話:05-781-0832

營業時間:板陶新館:剪粘主題餐廳 週二至週四AM 11:00 ~ 1730、週五至週日AM 1100 ~ PM 2000

網址:http://www.bantaoyao.com.tw/

上一篇:檜意森活村

下一篇:品皇咖啡觀光工廠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4-03-18 10:09:12

親愛的台長金子齡:
恭喜您!您此篇文章投稿本週徵文「【徵文】玩瘋台灣!你的首選口袋景點是?」,文筆極佳、切合主題,已通過小天使的審核了,您可至 http://mypaper.pchome.com.tw/index/solicit-weekly/148 瀏覽。也別忘了請親朋好友推薦您的文章,活動小組將從通過審核的文章當中,評選出優秀文章,評選標準文章內容70%、文章推薦數及人氣30%,將於投稿截止日後的七天內公佈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