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7 13:18:40大米

[紀錄片映像]山有多高

  如果每個人對生命源頭最初的記憶,也算是鄉愁的話,那我的鄉愁又在哪裏?
  跟著父親的鄉愁回到湖南,迎面而來的湘字,郤引不起我太大感覺,我轉身朝另外一個方向,腦中浮現出青青的山林之路,這讓我想起了最初的童年記憶....。
  上面那段話是導演湯湘竹所寫的,道盡了「外省」第二或第三代對於自己「原鄉」的陌生感覺。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記憶裡頭一定會有著這個片段:翻開舊式身分證後面,或者在一些需要填寫身分的文件上,一定會發現兩個熟悉的文字-「籍貫」。通常若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便會寫著台灣某某地方;但是,若是碰到了外省籍、或者外省第二代,甚至像我這種外省第三代時,這個籍貫,便成為了一種隱性的負擔。

  我依稀記得,父親或者長輩們,再我小的時候都會灌輸我,我是四川省蓬安縣人。在有著父親親屬的場合裡,一群人往往操著我不甚了解的四川話。當然,教授四川話給我跟妹妹這檔事情,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那是種「父語」,相對於「母語」,比重是一樣的。只不過,至今,我從未踏上那個我籍貫上的地方。而我想,大部分的第二代、第三代,都跟我一樣,都有這種錯綜複雜的感受。我不願意在這裡去談論有關於「歸屬」的問題,畢竟這沒有什麼好談的-生長於斯,就歸屬於斯-這是我的原則。只是,總是會有些有心之人挑動這些話題,讓我不禁感慨萬千。

  這部電影,除了論述到歸屬的問題之外,另外更令我動容的,便是父子關係的刻畫。導演因為太太懷孕照X光的當天父親因中風而昏迷的觸發,而興起帶父親回老家,幫父親留下影像,與父親開始交談,像個朋友般的交談這樣的念頭與行動。這些舉動,看在我的眼裡,不禁眼眶泛淚。隨著年歲漸長,父母親也跟著雲鬢斑白,我們對於他們是否真的盡孝?是否真的了解他們?是否真的為他們做一些事情?是否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是否找尋自己內心的原鄉?我想這點,這部影片的確是個楔子,巧妙的讓我們去映照自己,映照與親人的關係。

  反思這部影片當中,導演所說的,父親就像是座山(母親也是)。而這個大山,堅實,給了我們可靠的肩膀。但也沉默,因為我們從未敞開心與他(們)一同開啟,一同暢談,一同快樂悲傷,這也是身為人子人女的我們所欠缺去做的。

  最後,導演邀請了陳建年(帕烏杜)製作配樂,而畫龍點睛的主題曲《山有多高》不斷的在影片當中迴盪,那種對於鄉愁、對於親情的拉扯,毫不猶豫的被牽動了起來,我只能說,陳建年恰如其分的讓我們的眼淚不安分。

  以下茲附《山有多高》歌詞:
---
《山有多高》詞/曲:陳建年

山高高路長長
一灣流水野花兒香
山高高路長長
有我同行不孤單

走過的路可知千萬步
人間歲月能一步天堂
夢中的腳步在流浪
回家的路太漫長

路彎彎向何郎
鄉愁是最後的家
路彎彎向何郎
走遍天涯又難忘

山高高路長長
一灣流水野花兒香
山高高路長長
有我同行不孤單



歌詞來源:
微笑書齋
http://blog.sina.com.tw/fjupk2/article.php?pbgid=6654&entryid=3015
圖片來源:
1.風潮音樂
http://www.wind-records.com.tw/shop/stores_app/report/0604_documentary/report_0604_documentary_p4.asp?Store_id=103&page_id=5
2.紀錄片觀摩討論會
http://mind.hfu.edu.tw/teacher/true_images/true_a/true_b/true_2_mountain.htm
小P 2012-04-12 15:37:44

剛聽到廣播電台播放陳建年的[山有多高](很好聽)
對這首偏向大陸曲調的歌曲產生好奇
也因為好奇心的驅使,上網找相關資料而搜尋到您這篇文章
雖沒看過這部紀錄片,但從您的心得分享中,能讀到對這部片的感動,謝謝分享!

妹妹 2008-04-24 03:28:13

忘了附上email, 抱歉...

妹妹 2008-04-24 03:27:02

您好,

昨晚看完公視播放&quot山有多高&quot後, 心情激動久久不能自已, 便上網搜尋影片的相關資訊, 看到您部落格上的這篇文章, 寫的真貼切...

影片內容和自己的際遇實有許多相似處, 但遺憾的是我父親已過世, 不能像湯導演一樣為他記錄人生最後的歷程, 多陪他說些話或再做點什麼...

如果您碰巧認識湯導演的話, 請代為轉達我的感動及感激, 謝謝.

版主回應
我不認識湯導演 但對於他作品中對自己的家人與歸屬都流露深刻情感 我都深深感動 也很感動你也跟我一樣 2008-06-04 11: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