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練習題】帶寶寶看牙 ◎袁葦(職能治療師)
暑假到了,我定期至牙科洗牙。候診時,被一位媽媽說故事的聲音吸引:「有一隻小狗狗dog,看到一隻小貓cat,想和牠做朋友……」寶寶的表情專注,媽媽的聲音也非常入戲,一點都不敷衍。寶寶盯著繪本上的圖案,指著狗狗、貓咪說:「dog汪汪~」「cat喵喵~」媽媽給予適當的回饋,讓寶寶也參與說故事的陣容。
這對父母帶著寶寶也在等候叫號,女娃約兩歲,正是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可愛年齡。故事繪本說完後,爸爸扶著小女娃的小手,將繪本放回書架上:「要記得把書放回書的家。」
女娃開始探索周遭環境了,想邁著小胖腿爬上爬下……怕在公共場合吵到其他候診者,媽媽對寶寶說:「來,爬到媽媽腿上來。」媽媽把雙腿伸長,雙手拉住寶寶的手,協助寶寶爬到媽媽的大腿上坐,然後眼神示意寶寶,要開始抖動、搖晃坐電動馬囉。寶寶開心的笑了,多美好的親子互動畫面。
坐完媽媽電動馬,寶寶晃著小屁屁又爬上另一個座位,乖乖坐端正後,雙腳搖晃,踢到座位下的木板,發出不小聲響。爸爸伸出食指靠近嘴巴,用誇張表情告訴寶寶:「噓」,並走過去,扶著她的雙腿不發出聲音的輕輕盪著,然後給她一個好棒的手勢。接著爸爸就轉移娃娃的注意力說:「我們來當木頭人,好嗎?」父女兩人就扮演起木頭人坐著不動了。
短短幾分鐘,我忘了手中正在閱讀的雜誌,盯著這吸睛的一幕,忍不住給這對年輕的父母,極高的評價。
這對年輕夫妻,不是穿著西裝筆挺的主管級,或是文質彬彬的職場菁英,反倒像是傳統市場中,穿著普通卻笑臉迎人的老闆與老闆娘。但是他們親子間流動的氣氛,在我看來是精品級的。
寶寶在發展階段,對環境好奇、探索環境,要學會運用自己的身體各部分使自己更靈活,所以好動。從教養角度來看,雖在公共場合候診,這對父母還是能夠隨時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注意孩子的安全,並順性引導孩子在社會規範內做合宜的行為舉止。
短短的候診時間,親子間的活動有:共同閱讀、攀爬騎馬、木頭人小遊戲。學習遵守規範如:公用物品取用後歸位,在公共場合不製造噪音。還有一點難能可貴的是對於孩子的問題,爸爸媽媽的回答都是用心解釋,讓孩子能夠完全理解。
這之所以這麼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為一般在公共場合中所觀察到的親子間互動模式,不外乎父母要求孩子安靜的乖乖坐好,或將孩子抱在手上避免亂跑,約束孩子的行動,禁止孩子探索環境。更進一步,用3C產品「帶」小孩,更是常在餐廳、公車、捷運上看到的場景。
此外,我也曾遇過令我相當傻眼的教養方式:在賣場裡,父母自顧自的購物,三個孩子大聲喧嘩玩躲貓貓,父母偶爾回神,大聲的吼叫孩子們不要跑來跑去,又重新回到選購的自我世界裡。子女們當然一點也不在乎,繼續把賣場當遊樂場。說實話,時時刻刻當個有「心」的父母,真是一點也不容易。
「某某某,可以進來看診囉。」媽媽拉著寶寶的手,喊了聲「有」,之後寶寶就開心的跟著護士阿姨進了診間,並蹦蹦跳跳爬上看診椅,萌壞了牙醫以及牙助們,整個診間充滿了愉快的氣氛。
想必這對用心的父母,一定在事前陪寶寶閱讀了有關「看牙醫」的繪本故事書,並且陪寶寶玩了好多遍「我們去看牙醫師吧」的角色扮演遊戲吧!
(本文刊於2024/07/30人間福報家庭版)
上一篇:克盡職守小管家 ◎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