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25 戲班 ☉路寒袖
台中盆地的三月天,陰雨綿綿,「做稯簑,望落雨。開戲班,等普渡。」
抵達港區藝術中心,一個擁有假日定目劇的露天小劇場時,放眼看去,雨勢稍歇,趁著沒雨的空檔,王金匙、王英峻這對樂天幽默的父子,一前一後,正扛著「聲五洲掌中劇團」的活動舞台,搭棚設架,忙進忙出。他們手腳俐落,默契十足,半晌就架好了臨時戲棚,打開戲偶箱,取出廖添丁戲偶耍弄起來。
在地團隊,演在地的故事。台中港區藝術中心從三月起開辦了定目劇,聲五洲掌中劇團是演出的兩個在地團隊之一,主演《廖添丁傳奇》。廖添丁是日治清水街臭水庄(秀水)人氏,一生劫富濟貧,被譽為「台灣羅賓漢」。廖添丁穿台灣衫造型,屬於近現代俠義人物,演出戲偶不如劍俠劇或金光戲炫麗,憑的全是口白與掌偶的真工夫,本來並不討喜,但王氏父子使出渾身解數,以文創布袋戲的方式,把廖添丁、紅龜、日本巡查都演活了。
聲五洲創辦人王金匙,生於戰後一九四八年,拜在布袋戲界通天教主黃海岱的高徒林瓊琪(阿溪師)的門下,隸屬「五洲園」系統的第三代,他的名字雖叫「金匙」,卻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而是透過一場場人生的格鬥才闖出名號的。十三歲那年,因為癡迷於布袋戲,看內台布袋戲的戲尾,看出了癮頭,入戲太深,竟然跟著布袋戲班離家出走,到豐原拜阿溪師為師,接受傳統學徒三年四個月的嚴格專業訓練,從戲迷變成布袋戲從業人員。一九六五年,出師之後,十七歲,自組「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獨力撐起一片天,挑戰八方風雨。
王金匙獨立門戶之後的開台戲是在豐原演出,戲目是《封神演義》,結果,僅收到爐主七五○元酬勞,扣除七個文武場師父的應付薪資,自己實拿十五元,這還不包括該賠的燈光耗損費哩!
七○年代,國府獨尊國語、打壓台語的政策已雷厲風行,迴光返照的效應呈現,它是布袋戲最光明的時代,但也是最黑暗的時代。原因是布袋戲由野台戲過渡到內台戲,並因台視開台,而邁向電視布袋戲的新紀元,雖有了電視市場,但因頻道資源有限,只有少數戲團得利,至一九七四年黃俊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被當局以「妨礙工商作息」為由停播,再加上限制媒體播放台語節目等政策實施,布袋戲業者的命運就如封神榜知名橋段︰「聞太師行到絕龍嶺」一樣,步向盛極衰亡之路了。
這樣失落的現象,一直到九○年代本土文化復興運動序幕再起,才有了明顯的轉圜,但因母語大斷層已現,多元文化生態成形,布袋戲客群早已大量流失,想要重振往日雄風,實在難如登天。
科狀元易得,戲狀元難生。聲五洲掌中劇團現任團長為年僅三十七歲的王英峻,他是王金匙的長子,天生就是個戲種,自小耳濡目染戲班文化,經常拉起家中的花被單當戲棚,掌偶演戲,但卻被王金匙拿拖鞋修理斥責,王金匙以為布袋戲是夕陽產業,自己獨撐就好,不願他再接班。這個情況,一直到大家樂旋風颳起,有應公廟等民間還願酬神演戲的市場飽滿,戲班鬧人力荒,不得不把他推到第一線當助手,情況才改觀。
十歲第一次登台表演的王英峻,屬於七○年代末出生的新世代,如三太子哪吒一樣,英雄出少年,敢於嘗試,滿腦全是點子,在布袋戲的夕陽產業中,以一身的熱情與創意,矢志要為布袋戲救亡圖存,他引入文創美學,融合歌舞歡樂氣氛,透過台上台下近距離的密集互動,克服了語言斷層的障礙,讓大人驚艷、讓小孩驚叫。
在他的帶領之下,聲五洲掌中劇團已成為台中市的傑出表演團隊,且榮獲全國性人氣獎總冠軍、優等獎、金藝獎、金掌獎等殊榮,並將戲偶文化發揚在展覽、演出、教學、收藏等四大領域,把原本「難登大雅之堂」的庶民傳統藝術散播至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等學術殿堂。日治時期台灣設有五個州廳,五州象徵全島,「聲五洲」團名,原意是要「聲振台灣」,但目前已經遠征歐洲、美洲、亞洲等國際舞台,假以時日,真會「聲振全球五大洲」了。
一口道盡千古事,十指弄成百萬兵。王家父子永不放棄的故事,印證了「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這句台諺。
「這場雨,不知下到何時?」揮別王家父子,走出港藝中心時,我嘀咕著霪雨路難行,但心底卻已然篤定。我深信,只要堅持理想與信念,永不停歇的走下去,一定會穿越灰濛濛的雨季,在地平線那頭,遇到渴望的陽光。
──2016.4.20人間福報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