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我的兩個城南 ◎韋瑋
我與「城南」特別有緣。上個世紀末,我還是個在輔仁大學念書的文藝少女,經常一沒課便往魂牽夢縈的台北城南奔去。台北城南有書街,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一帶,阡陌縱橫的除了大大小小的書店,還有風格獨具的咖啡館們,幾些道地的小吃、馳名的飯館,這一帶後來被稱為「溫羅汀人文街區」。
畢業後踏入職場,流轉於不同的文教機構,轉來轉去都在城南。有幾年辦公室就在植物園旁,學生時期曾去朝聖的牯嶺街和南門市場,已成為上下班途中的日常。假日我一樣愛往這裡跑,前往紀州庵參加文學活動的路上,不自覺地彎進廈門街,望一眼文學出版社「爾雅」的招牌,一股心安和欣慰油然而生——純文學黃金年代雖已遠去,仍有老字號悠然挺立。
紀州庵在地理位置上屬於城南的邊地,已經靠近水岸,都會裡難得的綠意,沿著新店溪畔逐一攤開,由北而南:紀州庵文學森林、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台北自來水園區、寶藏巖聚落……山水和人文一體兩面。雖然我未曾居住過城南,它無疑是我生活的沃土。
2015年隨著夫婿返回他的老家台中霧峰,我的台北城南時代算是告一段落了。從事「新家鄉」的生活田野調查時,竟發現我來到了另一個「城南」。未升格直轄市前的台中市,所謂城南大概就是中興大學所在的南區,縣市合併之後,城南腹地擴大,納入過去台中縣時期的屯區,包括大里、太平、霧峰、烏日。今之台中城南文化廊道,從中興大學頂橋仔遺址和康橋水岸入關,筆直而下,左右皆有景點,大里段包括菩薩寺、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大里杙老街、舊菸葉試驗所辦公廳舍、台灣印刷探索館。過了草湖橋,便抵達台中人文後花園——霧峰,除了國定古蹟霧峰林家古宅群,此地長期以來最為人熟知的名勝便是台灣省議會了。
幾經改制,園區已更名為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中部人仍習慣稱它省議會。巍峨壯觀的老樹群,1950年代建園之初陸續栽種,它們的存在,讓莊嚴的建築透出幾分和藹。這是台灣第一座自行建造的亞熱帶園林,不但樹區的規畫展現世界地圖的概念,園子一角還保留著收存樹種的苗圃哩。政治活動退場後,園區少了肅穆,更貼近常民生活。許多人把它當作運動休閒的場所,走步道,爬後山,到玉蘭谷唱卡拉OK……可惜仍有人對園區的文史價值渾然不覺,裡頭三幢市定古蹟,包括議事大樓、議員會館、朝琴館,從省參議會到臨時省議會、省議會再到省諮議會,園區見證了戰後台灣地方自治與議會政治發展的軌跡。
省議會近年開始大變身,議員會館活化為「議蘆」,成了餐廳、咖啡館和住宿空間,開始有旅客藉由入住古蹟,以慢活步調悠遊霧峰。議事大樓裡還打造了「民主時刻館」,民眾可以透過參訪、觀展來認識這個地方。省議會除了古蹟建築,在園林史上亦有地位,更是得天獨厚的環境教育場域,常見園藝系、森林系及中小學師生來此上自然課。我們經營的咖啡書房與省議會僅一條馬路之隔,時而有客人告訴我,他前一晚就在霧峰過夜——如果他直接說是從對面走過來的,那麼我會恭喜他:你下榻之處,不但是古蹟,還是一座樹種博物館呢。
(本文刊於2022/03/17聯合報繽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