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8 09:55:06閱寫協會

【悅讀人生】 孝順難,不孝也難? ◎邱海靖

老媽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後,每天在家庭群組轉發「長輩圖」,以及帶有政治風向的假新聞截圖和影片。弟妹們都不作聲,唯有我這個長子沉不住氣直話直說,傳給她正確資訊,母子倆攻防不斷,幾乎天天實彈試射。

我心知肚明,今年七十四歲的她和五十歲的我,都不太可能改變對方。但有時真的難以接受,大學畢業、事業成功的媽媽,退休後竟然變成一個受假新聞煽動、思想頑固又強勢的「太后」。

我是個感性的人,常為母子感情生疏而黯然,非常糾結。我看她的「愚昧」不順眼,為了「正義」而跟她唱反調,是否不夠孝順?

某天,靈光一閃,我想到「權宜之計」──想突破親情困局,可以改變的不是老媽,而是我看待她的視角。大家不是都說,子女進入青春期後,父母應該把他們當朋友,不要板起家長臉孔嗎?

我正好借鏡這種做法,先把老媽視為「長輩朋友」。平日遇到鄰居或親友圈中的公公婆婆,我會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噓寒問暖而不挑剔他們的缺點;如果我做得到善待其他長者,當然也可以試著改變對待老媽的方式。

在重視輩分尊卑的華人社會,我們做子女的習慣把父母視作高高在上的存在,對於他們老後各種「莫名其妙」的行徑,自然產生不解、錯愕、憤怒,甚至失望;但距離就是美,假設在心裡將彼此關係降為「朋友」,讓視角從仰望變成平視,就不會因期望過高而失望。

對待朋友,我總是保持客氣,懂得避免討論政治、宗教和情愛這些敏感話題,對於友誼起伏,也懂得保持平常心。所以,跟老媽話不投機,那便不要對她傳過來的訊息太認真,我開始試著用「立刻刪除」這一招,眼不見為淨,避免情緒受到干擾。

世事無完美,我不再期盼,一定要解開兩代之間的心結,跟老媽來一場「八點檔式世紀大和解」。家人之間沒有隔夜仇,風頭火勢過後,順其自然重新對話就好。若說做人要隨遇而安,這應該也包括學習接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只是版本不同,自己家裡的這本只是剛好,不用小題大做。

退一步想,邁進不同人生階段,每個人都會改變,差別是改變多少而已。當父母進入晚年,除了容貌衰老,思想和個性也會跟年輕時不一樣,萬一變得頑固保守也屬自然現象。我們做子女的事先做好心理建設,便不會少見多怪。

我和很多人一樣,總希望事事完美,不讓任何人失望,結果卻是人仰馬翻,筋疲力盡。如今,老媽仍然「保持真我」,在同溫層尋開心,這是好事;不同的是,我學會視她為一個「長輩朋友」。我也正面臨中年危機,決定先照料好自己,不再為「孝順」兩個字糾結。

不是不愛父母,也不是不孝順。只是有愛便有期待,有期待便有失望,與其愛得糾結、虐心,不如愛得豁達、放鬆。愛是至善,但不要由愛生怨;孝順是好事,但不要變成枷鎖。

(本文刊於2022/02/18人間福報家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