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狀元餅的重逢 ◎韋瑋
傳統糕餅和現代人的生活似近還遠,看起來很近,它可能是街角一家小店,但你走進過幾次?如果店裡沒兼賣一些西點麵包,這樣的店很難成為日常必需。當然,偶爾你會進去買盒鳳梨酥當作拜訪親友的伴手禮,或者老人家囑你去買一片切塊的漢餅解饞,那是回憶中的味道。
有些老店拚轉型,開始著重包裝行銷、店面裝潢、創新口味,中秋旺季訂單接不完。有些老店素樸度日,每逢「神明過生日」則有大訂單,平日則靠老客戶捧場,長輩最清楚中式喜餅該選哪一家。
幾年前回到年輕時居住的饒河街一帶,驚喜發現「老永春」還在,鋪子維持得窗明几淨,一踏進店門,老闆娘鄭妃妙大姊立刻送上一個靦腆而溫情的笑。那時剛好接近農曆過年,是老永春架上最豐盛的時節,除了應景的麻荖、米荖,以及招牌產品沙其馬、鳳梨酥,還有椪餅、米棗、糕仔潤……我彷彿踏進舌尖上的懷舊大觀園,其中,老闆周永興相當自豪的狀元餅,為人津津樂道。
「狀元」兩字吉祥喜氣,俗稱「大餅」的訂婚禮餅也叫狀元餅,小時候我喜歡吃他們家的漢餅,因上頭印有狀元騎馬圖,每每端詳良久才不捨地下肚。狀元餅典故不只一個,每個版本都勵志,大家為了沾喜氣、博得好彩頭,不只一種糕餅以「狀元」為名。
老永春的狀元餅是「和生皮」(清仔皮),即「廣式月餅皮」,不像外層包裹芝麻的油皮、酥皮容易掉屑,也沒有糕皮那麼厚實綿密,而是皮薄鬆軟,吃起來較清爽。和生皮需熬煮特製糖漿,調整到適切甜度後再過濾雜質成清漿(糖清仔),最後加入麵粉、奶油以及祖傳材料。前頭提到的「特製」、「祖傳」,不同餅家各有獨門配方,糕漿部分過去多加入豬油,近來也有師傅會加入起司攪拌,老永春則是奶蛋素。
漢餅以重量計,老永春的狀元餅有一斤、半斤、五兩,目前因應市場需求以五兩為主,我常買來送給準備應試的學生,祝福他們金榜題名。不論狀元餅或鳳梨酥,周老闆做的內餡始終採用冬瓜鳳梨餡,他認為土鳳梨纖維較粗,不見得適合老人跟兒童食用,微酸的鳳梨揉合口感綿密細緻的冬瓜,濃醇香甜,入口即化,加上餅皮金黃油亮,即便堅持傳統也照樣收服年輕人的味蕾。
過去,漢餅與禮俗、節慶密不可分,滿月、周歲、婚嫁、壽誕、祭祀,人的一生跟糕餅息息相關,如今,周老闆依舊因這些日子而忙碌。店內牆上掛著骨董級的木模,老永春的糕仔、月餅仍以木模製作,一顆一顆純手工敲打出來。鳳梨狀元餅的餅模,上頭刻著「老永春」寶號,還有狀元騎馬遊街慶祝科舉高中的圖案。
除了老師傅的手藝,木刻模具亦傳遞傳統工藝之美,模具上的龜、桃、鯉、龍鳳、花草、瓜果、寶塔、文字、人物……和傳統建築「其圖必有意,其意必吉祥」如出一轍,這些木模用得愈久愈顯光澤,老餅店也是個文化寶盒啊。據周老闆回憶,1970年代,對面的松山國小每年兒童節都向老永春訂製專屬兒童糕送給學生,模具上除了一對可愛的男女兒童,還刻有「松山國小」字樣。這令我想到,為了老店新生而絞盡腦汁的文創方案,有時不必遠求,在回顧自身歷史當中,自能萌生好點子吧。
(本文刊於2021/09/02聯合報繽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