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三秋桂子(上) ◎陳牧雨
宋代詞人柳永在他的〈望海潮〉一詞中,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來形容錢塘之美,古錢塘也就是現在的杭州一帶。根據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一:「柳耆卿作〈望海潮〉詞。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此說雖有點誇張,但也說明江南秋季桂花盛開的美景,是江南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圖/陳牧雨
宋代詞人柳永在他的〈望海潮〉一詞中,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來形容錢塘之美,古錢塘也就是現在的杭州一帶。根據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一:「柳耆卿作〈望海潮〉詞。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此說雖有點誇張,但也說明江南秋季桂花盛開的美景,是江南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三秋是指秋季。秋有三月,七月稱孟秋,八月稱仲秋,九月稱季秋,故稱三秋。桂花開於秋季,是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然而這桂花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如此迷人?
根據宋朝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提到桂花得名的由來:「桂,南方奇木,上藥也。桂林以地名,地實不產,而出於賓州,凡木葉心皆一縱理,獨桂有兩紋,形如圭,造字者或許意從此出。」又宋朝張邦基的《墨莊漫錄》說:「木犀花江浙多有之,清芬漚郁,餘花所不及也。湖南呼九里香;江東曰岩桂,浙人稱木犀,以木紋理如犀也。」可見桂花雖小,或不起眼,但以香味取勝。其香不僅濃郁,而且甚為持久。
因此中國人自古便以桂花製桂花糕、糖果,桂花糖、桂花湯圓、桂花釀、桂花醬、桂花滷等並可釀酒。這些食物,都是取桂花香味製作。
此外,在中國南京,加工鹽水鴨的過程中,加入桂花,也是為了增加香味,稱為桂花鴨。過去台灣甚至在茶園旁種滿桂花,作為提升茶葉香氣之用。
而文人亦以桂花自喻,也是取其香味永流傳之意。
根據《晉書‧郤詵傳》記載:「郤詵累遷雍州刺使。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郤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郤詵以「桂林一枝」來說明自己出類拔萃,居於上乘。從此後人就以「析桂」來比喻科考及第、功成名就。
白居易〈和春深〉詩之十:「折桂名慚郤,收螢志慕車(車胤)。」溫庭筠〈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詩:「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都用了這個典故。
桂又有吉祥的寓意,因為桂與「貴」諧音,因此有榮華富貴之意;而子孫仕途昌達,尊榮顯貴稱為「蘭桂齊芳」。有些地方的習俗,新娘戴桂花,不但香而且高「貴」。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記載:「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漢)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樹砍了隨即自動癒合,根本就是一種永無止境的懲罰。
不過西方也有類似這樣的故事。
薛西弗斯在希臘神話裡受罰的方式是:必須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每次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滾回山下,如此永無止境的重複。
在西方用語中,形容詞「薛西弗斯式」(sisyphean)的意思是「永無盡頭,而又徒勞無功的任務」,這跟「吳剛伐桂」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就因為傳說月中有「桂」的意象,故又稱「月桂」。月中又有「蟾蜍」,於是又把「蟾宮折桂」拿來形容狀元及第。
《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後主為愛妃張麗華造「桂宮」於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藥杵臼,並使張妃馴養一白兔,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
想來陳後主必也把張麗華視為月中美女嫦娥吧?只是不知道後主是否會聯想到,嫦娥奔月,是因為背叛了丈夫的緣故?
(本文刊於2021/08/31人間福報副刊)
上一篇:終非池中物 ◎文/攝影 劉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