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夏目漱石的散步路線 ◎阡陌
漱石山房—夏目漱石晚年居所,現為紀念館。(作者提供)
從東京地鐵東西線的早稻田站一號閘口出來,我們依著地圖順利找到「夏目坂」,在一家居酒屋前的角落,見著一塊黑御影石製成的方尖碑,上面刻著:「夏目漱石誕生之地」。夏目家是這一帶的地方名士,所以街道名為「夏目坂」。
日本近代文學泰斗夏目漱石(1867-1916),得年僅四十九歲。他三十八歲從英國留學回來創作〈我是貓〉,開始在文壇建立了知名度;三十九歲出版半自傳的〈少爺〉;過世前兩年(1914)寫下〈心〉,被選入日本高校的語文教材,成為日本國民最熟悉的作家,獲得「國民大作家」尊稱。
我曾閱讀過〈少爺〉、〈心〉等幾本作品,尤其〈少爺〉一書中的主人翁具有江戶男兒帶點傻氣又好打不平的特質,深深吸引著我。
東京新宿區是夏目漱石出生、成長、安息的地方,我和家人這次到東京旅遊,特別花了兩個半天,來趟夏目生前的散步路線,一圓探訪這位日本國民作家的夢想。
我們沿著夏目坂前行,拿著地圖東張西望尋找「漱石山房」,一位文質彬彬的青年笑著趨前用生硬的英語主動問道:「您也喜歡他的作品嗎?」
「是的。」我回答。
依他指引,左轉入巷子,天空開始飄起小雨,寂靜的巷弄更顯清冷。天色漸漸暗下來,雨愈下愈大,幾經轉折,朦朧薄暮中望見漱石山房漾出的柔和燈光,內心立時泛起暖意。
館內,夏目漱石的人形立牌微笑歡迎,附設的咖啡廳正準備打烊,櫃台兩位館員熱情招呼我們自由參觀。簡潔雅致的展示區書架上,擺著夏目漱石豐富的文學著作,牆上掛滿他的生平照片,包括他與新宿區的淵源和成長生涯、作品世界、生前來往的人們等等。這裡是夏目生前最後十年生活寫作的地方,過世後改建為紀念館。
佇足在一幀幀照片前,對大作家的生平有了概略認識:他本名夏目金之助,一歲時改隨養父姓塩原,二十一歲回復夏目本姓。少年時受過漢學薰陶,二十二歲以「漱石」為筆名發表文章,取漢文「枕流漱石」堅毅不撓的精神。二十三歲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專攻英國文學,畢業後公費留學英國,回國受聘東京高等師範學校英文講師,中西文化造詣深厚,持續發表文章,頗受學生和文壇敬愛。創立「木曜會」每周四與文友切磋,提攜後進,芥川龍之介、久米正雄等名作家都是木曜會成員。二十九歲與小十歲的中根鏡子結婚,夏目喜歡鏡子直率自然的個性,鏡子尊敬穩重的漱石。
伴隨著閃亮的文學光環,胃疾和神經衰弱一直折磨著漱石,幾度就醫治療,也曾去寺院參禪療養;病情嚴重時會對家人動粗,親友勸鏡子離婚,鏡子回答:「若是討厭我而動粗,我當然會離婚;但他是因為生病,生病總有治好的一天,所以我不會離開他。」
四十四歲那年,夏目漱石堅辭文部省頒授的文學博士學位;四十七歲〈心〉出版,因胃疾纏綿病榻;四十九歲大出血昏迷被送往醫院,終至回天乏術,在英年結束輝煌的文學生涯。
翌晨,我們來到「神樂」接續昨天的漱石散步路線。
這條仍保留江戶文風的街道,悠閒的氣氛適合緩步慢遊。曾出現在〈少爺〉書中的善國寺,依舊清淨莊嚴;對街有間文具店,是漱石生前購買寫作稿紙的相馬屋。
走了好長一段路,再度來到漱石山房,不料周二休館。想起昨天傍晚出來不久燈光即熄滅,原來是貼心的館員刻意讓遠道而來的我們入內參觀。
山房後方的公園花木扶疏,有座漱石生前供養死去小動物的石塔,俗稱「貓塚」。拍了幾張照片,心滿意足地告別山房,在館外遇見一位胸前背著娃娃的年輕媽媽,用流利的華語詳細指引前去漱石舊居的路線。
轉了兩趟地鐵,在「東大前」站下車,沿著本鄉通右轉往日本醫科大學,就在大學附設醫院旁找到夏目漱石從英國留學回來,創作〈我是貓〉時期的居所。
原址已改建成大樓,樓旁刻意築一道牆,牆上站著一隻貓,一座石碑記載這個漱石生前住宅的緣起。
一道牆、一隻貓、一塊石碑,顯現日本國民對文學家的尊崇。
(本文刊於2021/02/23中國時報副刊)
上一篇:我們與奧客的距離 ◎劉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