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17:20:28閱寫協會

母親珍藏的老照片 ◎朱玲

母親在line的家族群組傳來一張我們小時候的全家福,二十五歲的母親抱著未滿一歲的弟弟,五歲的我騎著小三輪車載著妹妹,西裝筆挺的父親則是站在右後方。從一家五口講究的穿著,可以看出當時爸媽對拍這張全家福的重視,即使地點是在自家小院子,且攝影者也僅是父親的同事。母親在line中還特別強調,她身上的那襲典雅套裝,是身為小學老師、薪水微薄的父親,花了近三分之一月薪買的,文字中透露著一份滿足,甚至是受寵的驕傲。

近日母親常上傳我們姊弟三人兒時的照片,還會詳細說明拍照時的年紀、穿著、當時調皮的情境等等,我想像母親戴著老花眼鏡、嘴角上揚地翻閱老相簿,再用平板拍下泛黃照片上傳的畫面,心中不禁陣陣酸楚。孩子們長大成家離巢後,暮年的母親在病痛纏身的寂寞日子裡,或許只能藉由一張張老照片,反芻經時光篩漏後所留下的美好回憶。

因家貧,身為家中么女的母親,三歲即被父母送人當養女。母親依稀記得,親生媽媽將她交給撫養她長大、年逾六十的鄰村老婆婆時,天空正下著滂沱大雨,彷彿與掙扎哭鬧的她,比賽誰的聲量大。最後在幾顆糖果的安撫下,母親的哭聲漸息,從此伴隨她成長的是永遠做不完的農事與家務。夜裡聽著窗外竹叢被風吹得搖曳的吱嘎聲,就像應和著自己內心悶悶的低泣。由於沒有任何原生家庭的照片,親生父母的影像年復一年逐漸模糊,終至消逝。

每次聽母親訴說這段記憶總是揪心。我好想知道,當年她的媽媽離去時是否曾頻頻回頭?是否也有如俗爛戲劇中的媽媽常偷偷來探望女兒的情節?是否想過拍一張女兒的照片作為永久的懷想?

在缺乏愛的環境中長大,母親將自己滿滿的愛給了丈夫與孩子。婚前不曾有過個人照片的母親,婚後珍藏著每一張鄰居朋友偶爾幫忙拍攝的全家福或孩子的黑白照片,物資匱乏的年代,擁有一張相片何其不易,不論照片中的我們好不好看,她都細心地貼入相簿中。

後來,我成了家族裡的攝影師,除了記錄日常,每年春節更必定拍一張難得全員到齊的家族彩色照片。在數位攝影、電腦留存逐漸取代傳統沖洗相片的年代,我仍將照片沖洗放大、護貝裝框,因為母親會把它們一一掛在牆上,猶如一件件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相較於掛在牆上的彩色全家福,我想,母親應更享受翻閱黑白老照片。看著年輕時的自己與童稚的孩子,母親的思緒或許已飛回那個生活雖不富裕,但一家人擠挨在一間小租房、孩子們圍繞身旁、酸甜苦辣交織的歲月吧!

(本文刊於2019/07/25聯合報繽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