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室裡的風景 ◎劉蕗娜
年初,九十歲的父親突然口齒不清、右側手腳無力、失去平衡,病勢來得又急又猛。幸好趕在腦中風黃金三小時內就診,鑒於父親年事已高,醫師不做積極清除血塊的手術,僅處方藥劑以降低發生併發症的機會,並告知愈早開始做復健愈好。
住院第三天我推著輪椅帶父親去復健,遠遠就聽到一位大媽扯著嗓門嚷嚷:「你會不會走路啊?」只見輪椅上一白髮老先生身子綁著寬布條,雙腳蹬地橫衝直撞滑行,就要撞上走廊邊的垃圾桶,「髒死啦!告訴你要好好走嘛!」老先生臉上閃過一抹調皮的笑容。
白髮老先生姓楊,我稱呼他楊伯伯,聽說也是腦中風患者,不幸傷到腦幹,智商退回3歲,雖然手腳看起來很靈活,但看顧他的大媽卻常被他不按牌理出牌舉動氣得七竅生煙。她叨念著:「可憐喔,兒女都在國外,要不是我搶在黃金治療期內積極幫他復健,手腳才能慢慢恢復正常,但是腦袋壞啦仙丹都沒有用,怎麼復健啊?」
我從父親的眼神看出,他對楊伯伯手腳活動自如,手能俐落撥動著彩色大算盤珠子,腳能用力踩著腳踏車,心裡其實是非常羨慕的。
父親的復健分兩部分:廖老師指引他如何翻身、抬臀、提腳及起立坐下等基本功,看似簡單的動作,對年輕時曾是運動好手的父親卻怎麼也使不上力,沮喪寫滿他的臉。在廖老師柔聲鼓勵下:「不要急,要分解動作」,「很好,就是這樣」,「有進步囉」,總算慢慢進入初階復健。
林老師則指導父親張開手指拿積木、舉高再擺回盒子裡、種香菇(將五顏六色蕈狀積木拔起再插回洞中)、疊尖帽杯、撥動彩色算盤珠子等看起來十分有趣的遊戲,但對父親蜷起的右手就是高難度的動作。他頻頻嘆息:「再掉下來,連小玄孫都要笑我啦!」
那天父親和楊伯伯同檯做復健,楊伯伯邊打瞌睡心不在焉地「種香菇」,對復健老師的指令聽若罔聞,大媽嘴裡唸個不停,看來就要抓狂,父親突然噗嗤笑了,口水瞬間流下來,忘了自己拿不起積木的挫折。我輕輕對他說:「專心點,不要看別人。」楊伯伯忽地張大眼睛,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拿走父親的兩塊積木,父親張口呼叫卻發不出聲音。復健老師低聲喝斥:「你們兩個別鬧了!」頓時我有置身幼兒園裡的錯覺。
午後的復健室裡熱鬧滾滾,高頭大馬的蔡主廚利用午休復健他長年使用鍋鏟的肌腱炎,復健老師們喜歡聽他說著一口好菜,如何選食材、哪家餐廳的菜比較道地。
一會兒跑進一個頂著貝克漢頭的小男孩,熟門熟路地直驅熱蠟療區,媽媽輕聲說:「慢一點,等老師來。」我好奇地問年輕媽媽,原來在學校裡盪鞦韆掉下來左手骨折。
一位雙腿水腫的歐巴桑一面電療一面對著i-pod「動物大暴走」節目裡的貓兒狗兒荒謬舉動喀喀笑個不停,她的孫子憐惜地幫忙按摩;運動腳踏車上有一搭沒一搭踩著的也是位腦中風的大肚漢,正抬頭問老師:「今天是五分鐘還是十分鐘?」
復健是一條漫長的路,考驗的是恆心及毅力。我最佩服每週由中壢遠道而來復健的一對老夫婦,太太細語溫柔,先生溫文有禮,老先生經過持續有恆的復健,手指頭已能以線穿迴紋針了,他真是我父親的好榜樣。
復健室可能是全醫院裡充滿最多正能量的地方,到處都上演著溫馨的戲碼,「劉爺爺,您好厲害耶,進步飛快呢!」同室復健的同學們給父親打氣「加油」之聲不絕於耳。
陪同父親拄著ㄇ字型助步器沿著走廊來回走了20公尺後,我悄悄鼓勵父親:「拚過年前出院喔。」父親重重地點點頭。
(本文刊於2017/10/11中華日報副刊)
上一篇:不信青春 唱不回 ◎王巧麗
下一篇:長髮為君留 ◎黃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