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鄰居 ◎孫德萍
圖/Dofa
住在四層樓老公寓的頂樓多年,漫長的歲月帶來周遭許多變化,樓下的鄰居們也經歷了變與不變的風景,各自訴說著生命樂章。
三樓的兩戶人家,都是一對夫妻加上女兒的三口家庭。位在右側的張家,夫妻倆是大學同學,兩人順利進入碩士班並完成學業後結婚,張先生在私人企業擔任主管,張太太則進入公家機構,擁有女兒後的日子過得幸福又恬靜。
想不到,就在女兒升上小學二年級時,張太太決定帶著女兒遠離紅塵,到山上靜修;從此,沉默寡言的張先生常於深夜喝醉酒倒在一樓大門外,用自虐的方式來抒發他的愁腸。但忠厚愛家的他,依然無怨無悔地供養著母女倆。
兩年前,罹患乳癌的張太太返家養病,我在上下樓梯時,偶爾會遇到一身素衣的母女倆親切微笑地向我打招呼,而張先生仍形單影隻。如果不說,外人很難得知他們是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家人,日子就這麼繼續流逝。
張家對門的趙先生和趙太太也是大學同窗,兩人更是留美歸國的理工科高材生。回到台灣後,在國營企業任職的趙太太,由於自我要求太高和對現實的不滿挫折,竟罹患了精神官能症,無法繼續上班,脾氣也變得暴躁易怒,極不穩定。家中常傳出她尖銳責罵丈夫和女兒的聲音,讓樓上的我們膽戰心驚,也不時遭受無妄之災,被趙太太的謾罵突襲。
趙先生卻表現得異常容忍,從沒聽過他回應太太的無理喧鬧,就像巨石丟入大海,波瀾一絲不興,女兒也如沉默的小鳥躲在牆角,任由母親歇斯底里,狂吼宣洩。我常在深夜看到趙先生騎單車外出,或是坐在社區附近便利商店外的咖啡座獨自沉思。
十幾年過去了,張家的女兒以同等學力考上大學,接續中斷多時的俗世教育;趙家的女兒也進入研究所就讀,青春的笑容羞澀如常。雖然還是常看到張先生和趙先生一臉若有所思,間或夾雜著低沉的嘆息,然而,偶爾也聽得見兩家的門縫裡透出陣陣笑聲。
一幢房子,若分裂就撐不住了,而在婚姻如同一張薄紙的年代,是什麼力量在背後推動著這兩個家庭的前進?平凡的家庭,卻有著不平凡的愛,聽聞千山萬水後,原來近在我身邊。
(本文刊於2017/01/12聯合報家庭婦女版)
上一篇:這樣收禮,我喜歡! ◎劉蕗娜
下一篇:上天的美意 ◎羅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