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8 21:16:13閱寫協會

【票戲春秋】 那段 有顧正秋、朱琴心的日子 ◎潘明仁

                                     作者與恩師朱琴心老師

父親酷愛京劇,僅止於欣賞,而我在不知不覺薰染下,京劇不但成了我的最愛,還有幸拜在老伶工朱琴心老師門下學藝。

在沒有電視的年代,家家必備收音機,中廣電台每晚固定時段播放平劇唱片欣賞,家中有一本厚厚的《大戲考》(註一),每當節目主持人播報:「下面給各位聽眾播放的是○○○唱的○○○」,父親很快翻到那段唱詞,並以食指點著那段唱詞,配合運腔速度一字一字移動。

我靠著陪伴父親專注地聆聽,聽多了,不自覺會哼唱自娛,尤其沐浴時,渾然忘我,直至被不耐久候的家人搥門抗議聲驚醒,才草草結束。父親常於親友來訪時命我露上一段娛賓,在讚賞與掌聲中不無沾沾自喜。

民國四十年代,名伶顧正秋在永樂戲院長期演出,父親時常帶著我乘坐三輪車前往觀賞。戲院座位是木製長條椅,椅背後方釘有金屬圓圈供後座觀眾放置茶杯。雖設備簡陋,卻場場客滿,從開鑼戲、墊場戲、壓軸戲到大軸戲,演出總在三小時以上。我聚精會神的觀賞,感到無比滿足。

當時除顧劇團長期演出外,尚有軍中劇團不定期公演,如大鵬、陸光、海光、聯勤等,帶動了當時的京劇熱,「台銀平劇社」也在此時成立,父親被推舉為社長,我以眷屬身分加入為社員,時年十七,尚在求學中,是社員中唯一的小輩。

台銀平劇社借用當時台銀幼稚園場地(註二),票房成員為行員及眷屬,部分人已有底子,每周二、四、六晚上七時至十時活動,聘有琴師,供輪流吊嗓。另有老生及丑角(俗稱戲包袱)負責教戲及排戲,旦角則特別情商請老伶工朱琴心先生(註三)任教。

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啊!我有幸適逢其時,得以正式拜師學藝。朱老師單獨在教室採一對一方式一字一句口授,無論唱腔、道白、身上(身段)、臉上(表情)眼神,均仔細分析並親自示範,要求不慍不火,恰如其分。我盡力吸收,勤作筆記,課餘反覆練習,以回報老師傾囊相授。

父親特別將家中一大間日式客房作為我的臥房及練功房,除保留榻榻米外,並於主牆懸掛一面大鏡,以利我對鏡練身段,尤其高難度身段,如臥魚、下腰、彈摔、 跪步等。我因家住平劇社隔壁,總提早到達,利用吊嗓場地(禮堂)練跑圓場或蹻功,因而造就了一雙超級大蘿蔔腿 。

朱老師有三子,偶於言談間稍露未得一女傳承衣之憾。有一回,老師看著我輕嘆道:「要是妳是生長在我們家庭中……」雖只說了一半便戛然而止,但已讓我感受到那分如師如父之情的溫馨可貴。

追隨朱老師學戲前後八年,經正式登台演出者共十二齣(註四),惜老師晚年體弱多病,不幸於民國五十年辭世。出殯之日我執弟子之禮著孝服匍匐靈堂,長跪相送,「票戲」,至此亦隨之畫下句點。

京劇點綴了我的青春歲月,也豐富了我大半生的回憶。時光荏苒,親情、師恩,往事如昨,伴我於午夜夢迴。

註記

註一:《大戲考》長寬厚各20305公分,以生旦淨丑等類別分列,又細分戲名及演唱者姓名。

註二:台銀幼稚園,位於重慶南路二段六巷八號;當年六巷六號是我家──台銀宿舍;而六巷十號即目前「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註三:朱琴心老師尊稱老伶工,年輕時在大陸紅極一時,精工花旦,因體弱,早早退出舞台,旅居香港,於民國四十一年間經空軍總部大鵬劇團禮聘來台任教該劇團。

註四:我曾經登台演出者前後共十二齣:

(一)《四郎探母》…………鐵鏡公主

(二)《拾玉鐲》……… ………孫玉嬌

(三)《梅龍鎮》………………李鳳姐

(四)《花鈿錯》…………………春蘭

(五)《鴻鸞禧》………………金玉奴

(六)《學堂(崑曲春香鬧學)》……

……………………………春香

(七)《人面桃花》……………杜宜春

(八)《四五花洞》……………潘金蓮

(九)《大豋殿》……………代戰公主

(十)《刺虎(崑曲費貞娥刺虎)》…

…………………………費貞娥

(十一)《雙嬌奇緣》……………分飾


兩角,前孫玉嬌、後宋巧嬌

(十二)《貴妃醉酒》…………楊玉環
                                作者在《四郎探母》飾鐵鏡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