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與老公一起走在桐花步道上)
選擇社大步道班,是因為我喜歡走路健身,同時,更想認識自己身邊的自然生態。步道班每年分兩學期,每周上課一次,我已不間斷地修習這門課程達六年之久。
我們步道班的老師都是來自「自然步道協會」,這群熱愛環境保護和崇尚自然生態的義工,經常帶領學員從台灣頭旅遊到台灣尾,幾乎全省走透透,除了深入認識各地鄉鎮人文,對各地植物更是深入了解。
植物不斷隨季節更迭,讓我開始注意身邊有看不完的似錦繁花:二月怒放的櫻花、三月杜鵑花海、四月有一樹樹的流蘇雪、五月雪般紛飛的油桐花、六月阿勃勒花朵像黃金雨一般、七月有火紅的鳳凰花、八月桂花香氣襲人、九月豔紫的美人樹、十月台灣欒樹開出黃色的國慶花,還有以前忽略的小花小草,如通泉草、蔓花生、紫花藿香薊、含羞草……等等,總讓我拿著相機的手咯嚓咯嚓好生忙碌。
路邊的行道樹,在炎炎夏日最是遮蔭,樟樹、台灣欒樹、茄冬、楓香、苦楝、烏桕,還有親水植物——欖仁樹、棋盤腳、瓊崖海棠,依樹幹、枝葉的長相不同,讓我對不同樹種結出形狀各異的種籽更是喜愛有加。種籽除了能長成植物外,還能製成項鍊、吊飾等手作小物,不同於寶石、玉石等首飾,另有一種樸拙之美。
步道班在野外行走,老師不時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天候不佳時的應變措施或野外求生常識都需要學而時習之,避免發生憾事。雖然如此耳提面命,仍然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今年五月下著綿綿細雨,我們一行二十人準備去阿里山,老師發現路邊冒出一叢罕見的花朵「地湧金蓮」,大家興奮地下車搶鏡頭,殊不知卻招來大批虎頭蜂緊跟上車,頓時二十人座的小巴成了人蜂大戰的戰場,雖不停用衣物拍打,我的頭皮、大腿仍分別被攻擊,連上山經驗豐富的司機大哥都不能倖免,每個被蜂針螫入之處,都腫脹、發燒、刺痛,司機立刻載著整車人前往附近的小診所就醫,打抗組織胺、吃抗生素,十餘人無一例外。回到旅店,終於體會到「被叮得滿頭包」是怎麼一回事,此次的旅程也因而提前結束。
前所未有的恐怖經驗,讓大家心有餘悸,紛紛上網了解虎頭蜂的習性,以及找尋日後防範之道。網上專家告知:碰到成群虎頭蜂攻擊時,一定要壓低身子,以暗色的雨衣把身體包覆起來;在野外時,最好順著風勢丟出手中的棍棒引牠們飛離,自己則盡速低身離開現場。事後檢討起來,果真車上少數倖免於難的,都是身形較矮小或著暗色衣褲的同學。
(虎頭蜂)
步道班老師教我們斷層帶或順向坡的房子不能買、隨身攜帶環保碗筷用餐、在野外不要餵食野生動物、尊重在地人的文化習俗……步道班讓我增加知識之餘,更提升我的人文素養。我也經常把在課中走過的步道與認識的植物現學現賣,不時與不同的人或團體分享,讓我的退休生活過得緊湊而繽紛。
【2014/11/26人間福報.家庭版】 (本文由「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提供 http://mypaper.pchome.com.tw/melodywang101)
|
喜愛步行的聽障人
看過樹洞螞蟻窩
何況人民保母
更是要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