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表達-上台口頭報告《山居筆記》Part 2
山居筆記 余秋雨
寫作風格:
余秋雨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他辭去工作)完成這本書。書中有許多內容結合歷史及實地考察,他非常講就細節,簡直是個完美主義者。雖然名義上是說散文輯,但別看書這麼厚,其實只有11篇文章而已,也就是每篇文章的篇幅都很長。雖然他傾盡全力的想去了解中國,但他曾說:「即便走遍中國也很難真正瞭解中國,因此經常與同行的夥伴們感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余秋雨的白話文很乾淨漂亮,他寫文章擅長分析,像論文一樣條理分明,卻在在緊密連結在一起,邏輯性很強。但有趣的是,他不光是敘述、分析,他也在和讀者對話。
內容舉例:
在〈十萬進士〉中,他提到了存廢科舉的優劣及存廢各自的困難與意義。他提到歷來我們都對科舉存在著偏見,那是極不公平的。因為科舉是世紀性的,若非科舉,中國如何可靠、有效地選擇官吏,還得顧及官吏的公眾形象,使人民心甘情願?但若有科舉,讀書人只要通過測驗,不需經驗,就可以掌有大權管理一整個省份的行政司法嗎?這只是書中提到的重點之一,他幾乎寫出了整個科舉制度,或是中國選拔官吏的大小方向,大至流變,小至一一分析優劣和事例。(世襲、九品中正官、自古至今中國讀書人的辛酸…)
在〈抱愧山西〉中,他經過史料及實地的考察,條列式的分析山西商人的人格素質如何不同於其他地區的商人:其一,坦然從商。不竭力打扮成儒商。其二,目光遠大。因為大多數是離鄉背井的遠行者,他們可以很輕易的發現各個地區在貿易上的強項與弱項,潛力與障礙,並一步步的克服。其三,講究信義。我們最常說的就是商人都是見利忘義的,但山西商人因為大部份都是鄉親,所以常結為聯號系統,快速打開一代大企業。最有趣的是,對於借錢無法還的其他商家,他們甚至就算了,或象徵性的還個什麼不太值錢的東西了事,要是在現代,以前山西商人絕對破產。再者現代,不還錢,拿命來換!其四,嚴於管理。由以上種種可知,山西商人的遍佈中國,不是沒道理的。而我們也看到,余秋雨的分析是多麼有條不紊。最後,在這章中會發現,著名的喬家大院就發跡於山西,而且,臺灣首富郭台銘也是山西人,這時,就開始對山西商人抱以敬佩了吧!
心得感想:
我想在讀這本書時,可以斟酌幾個重點來看。一,余秋雨很會分析,可以透過閱讀來學習如何分析一個極其複雜的事情。二,余秋雨的文字運用很精確,辭藻豐富,內容豐富,幾乎沒什麼冗言贅字,多讀可使你在聊天時不易詞窮。三,他在一個議題說明前,經常透過問句讓讀者思考,這可以使你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這是亞洲人最欠缺的,不只是一味接受書中的訊息。四,雖然不是大方向,但書中多數都顯現沒有一件事是都是優點或都是缺點,每件事都具有一體兩面,所以看事情要就大方向來思考,而非鑽牛角尖於一點。
下一篇: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