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19 15:13:48沙魯

觀光關光

近年來,無煙囪的工業──觀光業,似乎成為景氣衰弱,城鄉差距日益加大的靈丹妙藥。很多人口逐漸流失失去勞動力的鄉鎮搬出自己祖傳的特色,吸引觀光客前來一睹長年累積的盛名及風采。

不過,觀光勝地當地的居民,呈現給觀光客的,似乎不是他們活生生的文化,而是文化的「標本」。在大街上,在紀念品上,我總覺得他們放下了原來的生活,而刻意表演出觀光客想要看的文化。觀光客來來去去,跟這片土地聯繫的時間可能只有半個小時。可是畢生浸淫其中的生活呢?源遠流長的文化呢?總覺得原本引人入勝的文化因為這般荒廢而失去了生命,像一個失去靈動眼神的少女,空洞而乏味。

王安石曾經說過一則故事,《傷仲永》。五歲能夠從容寫詩的神童,四處巡迴展示奇才七八年之後,已經無異於其他同年齡的孩子了。那現在政府大力推廣的觀光業呢?是不是在文化逐漸消耗失去生命力之後,也無異於其他地區,喪失了觀光的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