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 15:05:31蔡蟳

窮走夷方

  古今往來故鄉安逸好生活,又有幾口灶(kuí kháu-tsàu)願意去冒那個險,這就像早期渡海來台的先民一樣,不是?無獨有偶,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這般故事,並不僅止於勇渡黑水溝而已。

 

  日本已故的兩位知名作家都曾寫過這種離鄉背井外出打工的事跡

 

  司馬遼太郎的《木曜島の夜會》(星期四島的晚會)一書是描述著托雷斯群島位於澳洲和新幾內亞之間,島嶼星羅棋佈之一的星期四島,從明治時期到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本潛水夫甘冒九死一生從海底採集白蝶貝作為鈕扣之用。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1466180

移工悲歌的無緣之墓

 

  山崎朋子寫的サンダカン八番娼館(山打根的八號娼館)《サンダカンの墓》(山打根之墓)二書則提及,日本明治到大正時期的20餘年間,黑心人口販子拐賣婦女到海外為娼的故事。

 

  山打根位於馬來西亞沙巴的東海岸,這裡有一塊古老墓地,距離市中心商業區約2公里的此個小山上,據稱將近有300個如此的墓碑。貧苦人家的底層女性為了替家裡還債,被迫去南洋賣身的悲慘生活。作者她經實地考證寫下此二本小說,後被翻拍成《望鄉》的電影,反映著的即這一段歷史。

 

  被叫做唐行小姐(からゆきさん)亦稱為南洋姐的她們,除被送往南洋也還被帶到滿州,再隨著殖民區地盤的擴大,西伯利亞、夏威夷、美國加州非洲辛巴威都曾出現唐行小姐,目的是解決殖民軍隊和相關勞動者的性需求。這一現象在日本的經濟力量崛起,唐行小姐被視為日本的恥辱,後才隨著廢娼令的頒布,此一職業也跟著一起消失。海外的唐行小姐有的被接回日本,也有的則留在當地。

 

  慶應義塾大學創辦人福澤諭吉(40餘年來日本萬元大鈔的主題人物)他甚至還說:「日本對付亞洲有兩種武器,一是槍,二是娘子軍」呢!近代思想家果然高瞻遠矚!

 

  金門人下南洋的「落番」,福廣人渡台的「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廣東人往澳洲墨爾本加入淘金的行列,把此稱為新金山有別於之前的舊金山,無不留下感人的篇章。欠缺農牧勞工的澳洲它地區,同樣大量引進華人工一樣留有無數華人塚,自願者與非自願者,角色心境上的差異果真雲泥之別,看著、看著,想著、想著,不免令人一掬同情之淚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