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7 13:23:38卡丹札蕾雪

【日本˙宗教】當神道遇見佛教(中)

當神道遇見佛教(中)
2004.04.25

--------------------------------------------------------------------------------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六世紀中旬,朝鮮半島百濟國送來佛像、佛經,是佛教正式傳入日本的開端。不過,這是傳入朝廷時的紀錄,當時與朝鮮半島有交通往來的北九州等地,勢必早已有佛教信徒了。

收到佛像與佛經的第二十九代欽明天皇,看到佛像那柔和表情,有點心動。但朝廷大臣卻二分為開明派、國粹派。結果,欽明天皇本身只得放棄拜佛之舉,將佛像與佛經交給開明派,讓他們擅自拜佛、傳教。然而,欽明天皇的第二、第三妃子,皆為開明派大臣的女兒;第三十代敏達天皇的妃子,也是佛教信徒。換句話說,即便當代天皇不信佛教,後宮也已是一人吃齋,十人唸佛了。到了第三十一代用明天皇時,天皇本身終於成為佛教信徒。這時期開始,也就是六世紀末聖德太子時代,朝廷大力推廣佛教,積極建設寺院,同時,也開始大舉建置神社,重整神事規範。這正是飛鳥文化。

佛教一進入日本,立即被神道同化了。七世紀以後的豪族,為了祭祀自己的先祖,爭相建設寺院,通稱「氏寺」。簡單說來,原本祭祀於神社的「氏神」(先祖神),專門庇護整個系族與其支配下的民眾;而「氏寺」則供奉豪族個人的先祖靈牌,且可以接受個人的私念私慾。典型例子是奈良市的春日大社。春日大社是藤原氏的「氏神」,神位正是上述那位天兒屋命,算是天皇的外戚神社。不過,神社一旁的興福寺卻是藤原氏的「氏寺」。由此可見,此時期的神道與佛教是互補關係。

最有趣、也是一神教信徒最無法理解的行為,大概是第四十代天武天皇所做的事吧。天武天皇是位篤信佛教的信徒,不但派人環遊全國講解金光明經、仁王經,更興建了藥師寺,並於六八五年完成大和法寺的三重塔,甚至命令全國各個家庭必須設置佛龕供奠佛像。可是,也是在這一年,天武天皇制定了伊勢神宮每隔二十年得遷宮一次的「式年遷宮」法。自持統天皇施行第一次遷宮以來,此慣例已延續了一千三百年,說是世界史上的奇蹟之一,一點也不為過。而且每回遷宮,也就是重新建造時,都保持著史前史建築樣式。附帶一提,日本人於奈良時代雖創作了眾多卓越佛教美術、佛教建築,但只要事關神社,便杜絕一切外來文化,死守著紀元前三百年古代彌生時代的高床式稻米倉庫建築樣式。只是,神社的建築樣式比當時的穀倉建築樣式,規模大了幾十倍。

話又說回來,平安新佛教創始者之一的最澄,在比叡山開設延曆寺時,將神代以來便是比叡山地主神的大山咋神(ooyamakuinokami),奉拜為延曆寺的鎮守神、天台宗的守護神,此神社正是面向琵琶湖的日吉大社。而空海則奉迎丹生明神、高野明神母子神為高野山的守護神。丹生明神是水銀女神,也是高野山地主神,神社為丹生都比賣神社,又名天野大社。

大約在十一世紀以後,天台宗與真言宗的僧侶,為了讓「神」與「佛」結合為一,提倡「本地垂跡說」:神本身就是佛,佛為了濟渡日本眾生,才以神的姿態出現在日本。

以純正佛教徒的立場來說,「神」也是「眾生」之一,只要歸依菩薩,便可以脫離輪迴苦海。這說法相當流行,於是,便出現了在神社內另立小寺院的光景,或僧侶在神社內唸經的舉動。而「神」也被冠上「權現」尊號。「權現(gongen)」,就是「菩薩的化身」。基於以上背景,天皇家才於德川家康死後封其為「東照大權現」神號,意思是家康本為藥師如來,化身為德川家康來東國(日本)普照眾生。

不過,此說法只流行於都市區,地方城市或農村民眾,根本不理這一套。神就是神,佛就是佛,神掌管全村大自然環境,佛關照個人健康或私慾,彼此河水不犯井水,幹嘛得神佛合一?這也是引發日後「廢佛毀釋」運動的隱因之一。


轉載自--日本文化物語:http://miya.or.tv/index.html


作者:本文經<<陰陽師>>中譯本譯者茂呂美耶小姐授權同意轉載,他人勿經台長同意不可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