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文史長廊】皇帝駕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文史長廊】皇帝駕到
2009/10/13 | 作者:十五
中國「皇帝」一詞是怎麼來的?一般常說的是「三皇五帝」(典出《周禮‧春官‧外史》載「掌三皇五帝之書。」)然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些人?說法歷來不同。
三皇在《世本》、《尚書序》、《帝王世紀》說是伏羲、神農、黃帝;在《風俗通‧皇霸》及《三皇本紀》是指伏羲、女媧、神農;《白虎通‧號》則稱伏羲、神農、祝融或伏羲、神農、燧人;《秦始皇本紀》中提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春秋緯》則以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不過這些說法都無從稽考。
五帝所指也不同。《易‧繫辭下》指為伏羲(太皥)、神農(炎帝)、黃帝、堯、舜;《五帝譜》及《大戴禮‧五帝德》和《五帝本記》則指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帝王世紀》則稱少昊、顓頊(高陽)、高辛、堯、舜為五帝。當然這也是傳說,史學家多認為他們是原始部落或聯盟的首領,當時尚未有皇帝,全是後人附會加上的。
雖然在甲骨文中已有「帝」字,推論可能是夏、商最高統治者稱「帝」,如「帝太甲」、「帝武丁」等等;周朝以君權神授來統治人民,而自稱天子。對本朝君主仍無稱為「皇帝」,天子死後只稱謚號和爵位。
唯在文獻中尊稱前代的君主或三皇五帝時用了「皇帝」一詞。如《書.呂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皇帝請問下民,鰥寡有辭於苗。」但這裡的「皇」是「大」的意思,「帝」是「君」的意思。「皇帝」也就是「大君」,與後來「皇帝」指本朝天子的意思是不同的。
其實中國歷史上真正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君主是秦始皇。西元前二二一年,秦統一天下,秦始皇自認功勞高過三皇、五帝,故決定將皇和帝並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並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代代承襲。
為了維護皇帝尊嚴,秦始皇對皇帝相關的名稱也有具體規定,例如皇帝自稱「朕」,皇帝下令稱「制」,下令稱「詔」等等,從此「皇帝」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