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感
◎2月8日—摘要
放著白墨河Balmorhea專輯,拿起馬家輝《愛.江湖》從p.255「小女孩和她的十年」開始讀起(不管你最終是否吐著流利的英語法語,或不再和香港有任何瓜葛,這十年終會向你追討應償的,你欠下的一個故事或回憶。你將以任何形式,詩小說散文影像或述說,總結這十年);走到「作家的恐懼」章節,柏格曼在《第七封印》安排一個死神角色,帶著白色小丑面具,三分恐怖,七分滑稽(把死神和小丑揉合,於柏格曼而言,等於解放了兩種焦慮…唯有一次面對兩種最深層的童年恐懼,他才感到釋放與滿足);書的尾聲,他講了一個故事,一所香港舊書店「青文書屋」,在七八十年代極具知識啟蒙的影響力,結業後某天,老闆的屍體在倉儲被發現,斷氣已兩週餘,肇因於整理庫存書塌而壓斃…闔上書本,曲終靜默,思慮悠轉,摘以為要,唉,夜讀總傷神。來張CAT POWER舒緩情緒吧!
◎2月3日—用詞
張愛玲筆下的香港,是座「華麗而悲哀」的城市,馬家輝釋意,在張的眼中,香港即便亮麗,卻以傷感打底。這段話講得極好,矛盾觀點的重裝組句,總有其背後邏輯。因之,形容一個人是「精明而浪漫」的,精明走於前,浪漫為底座,表示其人格特質看起來實際卻不實際,可能話唬爛的功力遠勝於製作ppt、Excel表格;同等,一個「浪漫而精明」的人,談吐雖山河江月,骨子裡永遠計算清楚,步步為營。那愛情,到底該溫柔而殘酷,還是殘酷而溫柔呢?莫怪戀人們不斷辛苦砌牆,又善自毀長城了。
◎2月3日—自我感覺良好
梁文道提到,大陸有一票人很會抨擊他,他們盡齊所能挖他八卦、揭其瘡疤,而讓他較不是滋味的,該屬語言暴力的濫用。諸如「極少數」、「眾所周知」這般曖昧不明的語彙,在有心人長期有意識的操作下,負面暗示已蟄植人心,就像我們說「恐怖份子」,彷彿帶著神秘的邪惡力量,拿著這祇布袋,操盤者即可隨心所欲地姦淫任何良民。突然有點解惑,暗想,原來「自我感覺良好」竟也淪為語言暴力的工具啊!到底人該不該自我感覺良好?所謂感覺「良好」是哪種fu呢?滿足?快樂?爽快?or意吟?倘若人不能在生活壓力煲中自我感覺良好一下,甚至要為其警惕或感到罪惡,那是要把人逼死嗎?真的,假文藝年代,當老大哥使用起「自我感覺良好」嘲衊下位者滿足現狀,以管窺天自鳴得意,甚指涉傲慢、自大、偏執、狂妄等小人病狀之發作可能,我看到的是,往常運用於小說或散文體,這般聊以解嘲,朦朧卻也具體的善意用詞,世道之下竟變得俗不可耐了。
◎1月31日—台北國際書展
一整天耗在國際書展,見識了幾位精采的香港文化人,梁文道、馬家輝及陳冠中,他們雖在香江內陸頗具名望,發刊無數,但卻都是今年第一次同時在台灣發行新書,佐以楊照、張大春、蔡詩萍、陳雪...等大咖的推薦支持,真覺得不買書愧對自己。連續三場講座下來,雖累,但因為不用參予忙進忙的現場執行工作,算是當了一天吹免費冷氣老神在在的閱聽者,感到十分幸福。晚上特意選了間廣東燒臘館進食,算是為這港味十足的星期天做個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