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4 16:12:12M圈管理員

《冇眼睇6:望廈1849》排練觀察

    《冇眼睇6:望廈1849》排練觀察

    《冇眼睇6:望廈1849》即將於月底演出,為了提高大家對劇場創作過程和紀錄的重視,所以找來三位排練觀察者,定期來看排戲,以及紀錄下這個演出的創作過程。現節錄其中首階段的排練紀錄,增加讀者對本劇的了解。

    11月27日望廈1849    觀察員:Sam

    “望廈1849”的主線是160年前澳門人沈志亮暗殺總督亞馬留的歷史故事。

    亞馬留是誰?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輕一輩,可能對亞馬留毫無印象。對時事敏感者,或會記得早前歐文龍案中,其中一件涉案工程就是舊葡京前的亞馬喇圓形地的改建重整。亞馬喇即是亞馬留。迴旋處本有一銅馬像,市民也慣稱該迴旋處為銅馬。銅馬上之人,正是亞馬留。

    亞馬留是葡萄牙的國家英雄,他驍勇善戰,屢立戰功。他在為國出征巴西的殖民戰爭中失去右臂,故有“獨臂將軍”之稱號。亞馬留在1846年被派往澳門擔任總督,到任後,旋即實施武力擴張政策。為擴大殖民區,開闢馳道,他派兵驅走中方官員和原居民,甚至迫居民搬走祖墳。龍田村民沈志亮祖墳被毀,對亞馬留恨之入骨。他得悉亞馬留騎馬出巡時所帶人馬不多,就與七、八名友人,在蓮峰廟前伏擊亞馬留,割下獨臂將軍的首級和僅餘的左臂。

    到底,足跡要如何搬演這歷史故事?導演講述這故事時,如何在顧及史實的同時吸引觀衆?導演又為何要在回歸十年之際搬演這歷史故事?

    11月29日 尋找沈志亮和亞馬留    觀察員:Sam

    經過四次以形體訓練為主的作坊後,編導要求所有劇組人員離開排練室,在孫中山紀念館附近的咖啡室集合,用一天時間,尋找160年前暗殺亞馬留事件的印記。

    各人先在士多紐拜斯大馬路一帶,尋找以葡人名字為名的街道,原來,這一帶就是昔日沈志亮所住的龍田村。近百年前,葡人在龍田村興建民房和馬路,附近的街道正以當年支持葡人入主的富紳的名字命名,如文弟士街、飛良紹街、士多紐拜斯大馬路等。隨着城市發展,龍田村早已消失在歷史的洪流和澳人的記憶之中。

    之後,劇組人員徒步至位於美副將大馬路一帶的望廈村。望廈村歷經逾百年滄桑,在現代化的城市中仍殘留着些蛛絲馬跡,部分別具特色名字的巷弄,如牧羊巷、蛤巷、通衢巷等,依然存在。

    劇組人員又到關閘廣場,觀察昔日的關閘,那是一座凱旋門狀的拱門,上面刻有四組日子,其中一組就是1849年8月22日,即沈志亮暗殺亞馬留的一天。歷史,原來早已為二人作紀錄。

    走遍半個澳門,尋訪沈志亮和亞馬留的印記,不知道對劇組人員的演出有怎樣的影響?

    12月13日 有根有據的澳門人    觀察員:Sara

    看了第一次排練後,對《望》的第一個印象是:陰沉。可能因為對白,或者也跟主題有關。演員很努力的排練,但暫時似乎仍停留在唸對白與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上,未能帶出戲的訊息,或引起共鳴。可能是排練時間仍短,但大家還是要再消化劇本,甚至是歷史事件本身,方能說服自己與觀衆。不過個人還蠻喜歡音樂的運用,完全帶領了戲的節奏。

    《望》劇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沾上了澳門歷史的邊,這在澳門的劇場、特別是小劇場演出,都是比較少見的。導演在排戲時,開玩笑的說了一句,演員們背台詞就像背歷史一樣,然後有人就大叫了一聲救命。我們都把歷史與無聊冗長之間劃上了等號,但在讀這個劇本時,卻發現導演選取的段落,與今天的澳門社會相比較,實在也有其互相呼應的地方。

    足跡“冇眼睇”系列上的簡介是這麼說:一系列以探討回歸後澳門人文化認同的小劇場創作。如果以這個作為“冇眼睇”的定位,我想《望》會勝任,但我還是期待它能帶給觀衆更多,至少我希望它或許可以喚起觀衆對自身歷史的關注。在今天,這個把銅馬昔日所在地,莫名奇妙的改名為“亞馬喇前地”的地方,就像要把往事一筆勾銷,與殖民地相關連的歷史完全不具有保留的價値。也許這個劇可以保留一點點血脈,讓澳門人作為一個澳門人,是有根而且有根有據的。

    《冇眼睇6:望廈1849》(牛房劇季09)

    主辦/演出:婆仔屋藝術空間/足跡

    演出日期:12月31日及1月1日

    演出地點:牛房倉庫

    網站:http://blog.roodo.com/shoestosee

    足    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