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8 10:46:26LEER

【隨筆評論】不屬於自己的家園‧澳門吾家 / 系列三之三

不屬於自己的家園 【澳門吾家】 系列三之三


曾有過社會學家分析,在殖民地生活的人們總會有一種“過客”心態,不管是殖民的、還是被殖民的,人人都想著怎麼儘快撈上一筆,反正大家都知道,這個地方,不會屬於自己。自然,回歸後的澳門“澳人治澳”,今天的澳門,已真真正正地屬於澳門人自己。但我們的心態卻好像還沒有擺脫“殖民”的陰影,也許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種新的殖民:新經濟下的“資本殖民主義”。

面對每年蜂擁而至的過千萬遊客,你會突然驚覺,怎麼這個城市好像不再屬於自己:擁擠不堪的商店、餐廳、街道,還有到處堵塞的旅遊大中小巴…商家們按照遊客們的品味改變著澳門,這從滿街的金銀首飾舖、化妝品商店、數碼電器行便不難推測而知。像個“超級大工地”一樣的澳門不知何時起,好像已經悄悄地蛻變成了一個“超級展覽暨銷售中心”,恰如那千篇一律、裝飾得美輪美奐的“豪華示範單位”:看起來雍容華貴、氣派無比,而真的身處其中,卻無論如何再也找不出家的感覺。

身為四輪一族的筆者經常遊走大街小巷,發現當下駕駛者的風格已經不復以往,以前禮貌周周、溫恭謙讓的司機們好像一下子都消失不見,如今,在沒有明顯指示符號的街口想把車子開出去,可一定要有些“義無反顧”的勇氣才行。越來越暴躁的司機、越來越擁擠的馬路,突然間,我們開始懷念起已經消失的過去…

城市在變,身處其中的人也在變,不知什麼時候起,善良、平和的澳門人“急”了起來,如今“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曾經習慣與世無爭、貪圖寧靜安逸的澳門人在“不進則退”、“爾虞吾詐”的都市經濟規則下越來越坐立不安。在這座以“賭”揚名的城市,好像一下子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賭桌上的籌碼數字:年輕人對事業的選擇變成了一道“一萬二”與“430點”之間的選擇題,文化旅遊則轉化成諸如“平均消費額”的一連串大小數字,近來更聽聞,甚至連神聖的民主政治權利也可以明碼標價、擇善而沽。難道,在無可阻擋的資本主義消費經濟大潮下,我們面對這群看不見的“殖民者”真的就只能徒嘆奈何嗎?

像馬丁‧路德‧金一樣,我們也許是時候為自己的城市插上夢想的翅膀:“I have a dream”,夢想在這座小城裡,有一天,金錢,不再是唯一的風向指標;理想,成為人所共求的目的;獨立思考,成為普世認同的價值理念…到了那麼一天,我想,澳門便該是真正屬於我們的理想家園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