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2 17:00:44張雅評
1061122我讀《姚江學案.前言》
【原典】高忠憲云:「薛敬軒、呂涇野《語錄》中,皆無甚透悟。」亦為是也。
【按】
黃宗羲借用高忠憲[1]的話,委婉地批評了薛敬軒[2]、呂涇野。梨洲父親與高氏同受魏忠賢迫害,立場應是相近,梨洲引用高氏此語未見其源,但對於薛敬軒、呂涇野的歷史評價,有其影響性。
薛敬軒於《明儒學案》列「河東學案」,梨洲對「河東學案」評價不高,原因大抵有二:一是,依為學態度而言之,梨洲認為河東之學「恪守宋人矩矱」。二是,依用功程度而言之,梨洲認為薛氏悟道太晚,薛敬軒留詩「七十六年無一事,此心始覺性天通」應是謙稱,而梨洲則認為並非謙稱,故梨洲曰:「河東有未見性之譏,所謂『此心始覺性天通』者,定非欺人語。」
此外,薛氏亦有兩極評價,就為官而言之,英宗復辟,薛氏力救于謙,終不獲救,而以此事而去。崔後渠的評價是「尤為光明俊偉」,梨洲則認為「盡美不能盡善」。
以上是梨洲對薛敬軒的評價,吾人可知,梨洲對「河東學案」學者已有定見,借用高攀龍委婉地批評薛敬軒,亦是可推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