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6-4)《尚書》
【本節標題:六:經學考證及其思想背景】
.【按:主題四:《尚書》】
.《尚書》是經學史上的大公案。
.【按】:以下先說明《今文尚書》、《古文尚書》、《偽古文尚書》。
.【按】:《今文尚書》:
1指西漢博士伏生所傳《尚書》29篇,用當時通行的文字隸書所書寫,又稱《今文尚書》。
2其29篇,因章節分出,多4篇,成33篇。如下:(此種說法,較多人採用)
3〈盤庚〉,分上、中、下。
4〈堯典〉(又稱〈帝典〉),分出〈舜典〉。
5〈皋陶謨〉分出〈益稷〉。
6《今文尚書》今已亡佚。
7現今所流傳或稱呼的《今文尚書》,都是《偽古文尚書》裡的一部分。
.【按】:《古文尚書》:
1西漢時,發現先秦古文字(蝌蚪文)書寫的《尚書》時,當時已有扶生所傳的《尚書》,因此,稱用古文字書寫的《尚書》為《古文尚書》。
2《古文尚書》,原是孔鮒(孔子第9世孫)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藏在孔子故宅牆壁內。
3西漢漢景帝時(一說,西漢漢武帝末),景帝兒子魯共(恭)王劉余,欲擴建王宮,破壞孔子宅而發現。
4孔安國(孔子第11世孫,著《孔子家語》)得之。
5孔安國比對當時的《今文尚書》29篇,發現《古文尚書》多出16篇,共45篇。
6這16篇《古文尚書》,後人演繹成25篇的篇名及內容。
7另外,王充《論衡》:「得百篇尚書於牆壁中」。即後人所稱的「百篇尚書」。
8所有漢代發現的《古文尚書》,今都不傳。
9現今所流傳或稱呼的《古文尚書》,都是《偽古文尚書》裡的一部分。
10《偽古文尚書》,其中有25篇的篇名,與《古文尚書》的篇名多有雷同,其內容皆東晉以後所偽撰。
.【按】:《偽古文尚書》:
1東晉時,梅賾(ㄗㄜˊ)獻《古文尚書》58篇。
2唐代孔穎達以它為定本,撰《尚書正義》。
3此書58篇,作偽手法,有二:
4一是,分割伏生所傳《今文尚書》29篇,析成33篇。(此部分爭議較少)
5二是,加入王肅、皇甫謐(ㄇㄧˋ)偽作的《古文尚書》25篇。(此部分爭議較多)
6宋代朱熹以後,認為其中的25篇是偽作。
7清代閻若璩撰《尚書古文疏證》,提出128條證據,認為其中的25篇是偽作。
8閻若璩撰《尚書古文疏證》,證明《偽古文尚書》是偽作,幾乎是定論。
9但是,清代毛奇齡撰《古文尚書冤詞》,認為其中的25篇【並非偽作】。
10清代閻若璩、毛奇齡之論爭,是學術史上的大公案。
.以下說明余氏的觀點:
.【宋明陸王】對「十六字心傳」的態度:
.余氏說:偽古文「大禹謨」有所謂十六字心傳,便是「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字又叫做「虞廷傳心」或「二帝傳心」,是陸王一派最喜歡講的。明末的王學家尤其常常援引它。[1]
.【對陸王的結論】余氏說:這十六字心傳是陸、王心學的一個重要據點。[2]
.【宋代朱子】對「十六字心傳」的態度:
.余氏說:「人心」、「道心」的分別雖然朱子有時也引用,但朱子是不談「傳心」的,因為這個說法和禪宗的「單傳心印」太相似了。而且,朱子又是最早懷疑「古文尚書」乃後世偽書的一個人。[3]
.【對朱子的結論】余氏說:對程朱的理學而言,却最多祇有邊緣的價值。[4]
.【清代】閻百詩和毛西河對《古文尚書》的論爭:
.【顧炎武的態度】余氏說:「日知錄」「心學」一條便根據南宋黃東發[5](尊朱)的議論痛斥「傳心」之說。[6]
.【閻百詩的態度】余氏說:(閻百詩)他的基本哲學立場則確為尊程、朱而黜陸、王。因此「疏證」中時有攻擊陸、王的議論,並於「十六字心傳」為偽作一點鄭重致意。[7]
.【對閻百詩的結論】
1余氏說:其實百詩辨偽【本有一層哲學的涵義】,並非節外生枝。[8]
2余氏又說:他化(按:花)了一生的功夫來考證這部偽書,當然基本上是受了純學術興趣的吸引。但是在純考證興趣之外,百詩也還【有一層哲學的動機】。[9]
.【黃梨洲的態度】:余氏說:黃梨洲為「疏證」寫序也一改往日對十六字深信不疑的態度,虛心接受百詩的發現。可見這十六字在全書中佔有特殊的份量,而百詩也的確有意識地藉辨偽的方式來推翻陸、王心學的經典根據。[10]
.【毛西河的態度】余氏說:當時反對朱子最激烈的毛西河在思想上相當敏感,他讀了百詩的「疏證」之後,便立刻感到這是在向陸、王的心學進攻。因此他寫了一封信給百詩,說你考證「古文尚書」真偽,為什麼忽然要罵到金谿(陸)、姚江(王)的頭上,這豈不是節外生枝嗎?[11]
.【對毛西河的結論】余氏說:毛西河也不是不了解這點(按:顏百詩也許不是針對陸王?),所以他後來寫「古文尚書冤詞」時也特別強調十六字心傳不是後世偽造的。[12]
.【對閻、毛論爭的說明】:余氏說:閻、毛兩人在「古文尚書」問題上的針鋒相對更可以讓我們看清清初考證學和宋、明理學之間的內在關聯。當時的考證是直接為義理、思想服務的,也可以說是理學爭論的戰火蔓延到文獻研究方面來了。[13]
.【對閻、毛論爭的結論】余氏說:顧亭林、閻百詩的考證是反陸、王的,陳乾初[14]、毛西河的考證是反程、朱的,他們在很大的程度上依然繼承了理學傳統中程、朱和陸、王的對壘。[15]
.【按】:余氏認為,閻百詩考證尚書,「本有一層哲學的涵義」、「有一層哲學的動機」,指的應該是「反陸、王」,但是否如此,有待來日瞭解。
.【按】:清代漢學興盛,一則延續漢學今古文尚書之爭,一則延續宋學疑古。所以,一方面復古,一方面疑古,造成閻毛論爭。
.【按】:明代理學,並不在意朱子懷疑它是偽作。
[1] 頁148。
[2] 頁148。
[3] 頁148。
[4] 頁148。
[5] 南宋黃東發(黃震):以朱子為宗,有創見,為「東發學派」。重視經史辨偽,著《東發日鈔》(《黃氏日鈔》)。
[6] 頁148。
[7] 頁148。
[8] 頁148。
[9] 頁148。
[10] 頁148。
[11] 頁148。
[12] 頁149。
[13] 頁149。
[14]陳確(陳乾初),明末劉宗周弟子。〈大學〉是宋明清學術的大公案。陳確列多項理由,證明〈大學〉這篇經典不是聖賢的經傳。可參考:詹海雲:《陳乾初大學辨研究》。
[15] 頁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