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2 22:31:43張雅評

【《傳習錄》小疏:(2)】

 

【愛問:「『知止而後有定』,朱子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與先生之說相戾。」】

徐愛問:「《大學》中『知止而後有定』,老師認為是:知道止於至善,然後心志才有定向。「定」的意思,朱子認為是指:事事物物都有定理。朱子好像與老師看法不同。」

 

【先生曰:「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本註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陽明說:「在具體事物中尋求至善,如此就把『義』看成是外在的,至善是心的本體,只要『明明德』,達到『惟精惟一』的程度便是至善。當然,至善並未脫離具體事物。《大學章句》中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