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3 11:21:23

五專部復健科二年級讀書報告書目

九十六學年度上學期五專部復健科二年級國文讀書報告書目
1.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大塊文化,
2006年。
2. 木藤亞也,《一公升的眼淚─亞也的日記》,台北:高寶,2006年
3. 連加恩,《愛呆西非連加恩:攝氏45度下的小醫生手記》,台北:圓神,2003
年。
4. 桃莉.海頓(Torey L Hayden),《籠中孩子》,台北:新苗,1998年。
5. 佛瑞斯特‧卡特(Forrest Carter),《少年小樹之歌》,台北:小知堂,
2000年。

※以上書籍請任選一本作報告。
※ 字數:全篇報告至少1000字。
※ 格式:一律A4橫式繕打,除封面外,字型可選新細明體、標楷體,字體大小不得小於12級。
※ 封面應註明題目(如:《籠中孩子》之讀書報告)、班級、姓名、座號。
※ 內容:1.作者簡介(100-200字)
2.作品簡介(100-200字)
3.佳句摘錄(至少10句,並註明章節頁碼)
4.他人評價(即其他人對這本書的看法,不超過200字)
5.讀後心得(不得少於500字)。
6. 版權頁之影印本。
※ 繳交書面報告一份、電子檔一份(可選擇交磁片或張貼於教學部落格之留言板)。
※ 教學網址﹝郭侑欣老師的教學部落格﹞: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254090
※ 繳交日期:96年12月14日(星期五)前,逾期不收。
※ 本篇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請自重、勿抄襲(引用他人著作不可超過全文三分之一,且須著明來源,如網站名稱、網址等,否則即構成抄襲),抄襲者報告以0分計算!
5r20432號廖晨歡 2008-05-02 19:57:20

作者簡介:米奇是墨瑞在布蘭斯大學的學生,畢業後在報社工作,亦在電視台、電台兼差,負責「運動專欄」寫作。墨瑞曾指導他寫作「探討美式足球如何在美國成為儀式化的體育項目」的畢業論文,深獲墨瑞欣賞;也以此研究經驗成為他後來的職業基礎,大學四年都修了墨瑞的課,師生關係深厚。
  墨瑞出生於芝加哥的俄裔猶太人社區,在紐約長大,努力向學的墨瑞以學費全免的優異成績進入紐約市立學院就讀。二次世界大戰時因耳骨破裂無法從軍而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社會學,之後在布蘭迪斯大學任教近四十年,和必合著《心理醫院》一書,被譽為社會心理學的經典之作。 1994年夏天罹患「肌萎性脊隨側索硬化症」(簡稱ALS),於1995 年11月在家中安祥辭世。


作品簡介:對於「死亡」,墨瑞的看法令人深受感動,他說:「先得學會活著,才知道如何面對死亡;先得學會如何坦然赴死,才知道如何好好活著」。死亡讓所有的人都變為平等,但也因為死亡,讓人更加珍惜生命的存在價值;唯有愛,能點燃生命的光輝,驅走黑暗的侵襲,因此生命中最要緊的是學著付出愛和接受愛。
  墨瑞說:「在你死前寬恕自己,然後寬恕別人」;試想當我們對別人仇怨之際,心靈已被煩惱所矇蔽,看不見事情的真相。我們應該先試著寬恕、原諒別人,因為在寬恕的過程中,才能放下自己內心的執著。
  雖然十四堂課終究結束了,卻深深的影響了米奇,重新去檢視自己的生命價值。人生不是得傷痕累累才能悟出生活的道理,有些人的生命如同蚌之容沙,把折磨與痛苦培養成一顆顆珍珠,若我們懂得欣賞這些珍珠,便是上了人生的一課。而墨瑞教授的這些睿智雋語,帶給我們生存的智慧和希望,更策勵我們以積極的態度把握有限的今生,活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 佳句摘錄:你有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分享心事的人?
• 你對自己問心無愧嗎?
• 你有沒有努力做個最好的人?
• 死亡事件悲傷的事,但活的不快樂也是悲傷
• 我們為什麼花那麼多的時間去理那些不相干的事?
• 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去愛別人,投入去關懷你週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的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
•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 有時候你不能相信眼睛所見的東西,你要相信你所感覺到的東西..
• 我們事實上沒有完全體驗這個世界,因為我們在半醒半睡做著自以為非做不可的事..
• 要學著超然不執著..

他人評鑑:對每個人來說,死亡是無法逃避的,它是生命過程中必經的一段路程。也是最後一段,不過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很少提起它,更不會去討論它,當然我也不例外。「死亡」這個字眼給我的感覺是多麼的遙遠及陌生,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我們都對死亡太大驚小怪,這是自然的一部分,凡有生者,必有死。死亡與我們不但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更能完全改變一個人對人生的看法,就如書裡所說的「只要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本書中在老師受到疾病慢慢折磨的期間,死亡告訴他,自己在之前一直所無法了解的人生道理,死亡使他的頭腦清醒,讓他懂得面對人生應有的態度。這位老師本來對死亡是充滿著恐懼與悲傷,但當他發現哭泣和抱怨只會使自己更顯得軟弱,於是他掙脫了這些情緒的束縛,不在怨天尤人,不但勇敢的面對死亡,並從中學習,最後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平靜。

心得:人都是會老的,雖然很多愛美人無法接受皺紋肆恣的在臉上胡作非為,因此在臉上抹了許多保養品來抑制老化,但不管做了些什麼,它終究會發生,問題是要看你如何去適應及接受它。其實之前我也有想過這個問題,隨著一年一年的流逝,我生日蛋糕上的蠟燭也隨之增加了不少,而再過不久我就要邁入18歲了!不過這讓我開始膽心,如果哪一天我到了不惑之年,或甚至是耳順之年時,我能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呢?我會不會因此而失去對生命的熱衷?這本書給了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完全改變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本書作者也問過恩師類似的問題,他問老師會不會害怕年老,他回答說:「我擁抱年老」,他認為年紀越大,就懂的越多。如果我們一直是18歲,那我們就會一直像18歲那麼無知。的確,年老並不代表衰老,它是成長,也是我們了解到我們將要死亡的積極面,而我們會因此更懂得好好的活下去。如果我們是直不想變老,那我們就會一直都不快樂,因為我們還是會變老。當我們應該做小孩的時候,就該高高興興的作小孩。當我們應該做智慧老人的時候,就該高高興興的作智慧老人。每個年紀都有不同的責任,不同的目標,不同的樂趣,因此變老並不事件壞事,而是增長自己的智慧。

5R205 41 謝宜亭 2008-04-30 20:16:26

一. 作者介紹: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1958年5月23日-)美國體育記者、美國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專欄作家。
艾爾邦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定居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For One More Day《再給我一天》。
http://wikipedia.tw/
二. 作品介紹:
故事的主角艾迪(Eddie)是紅寶石碼頭(Ruby Pier)遊樂場的維修員,退伍後就待在家鄉,瘸著一條腿,他希望自己能繼續升學,學習新的技術,但一直無法實現這個願望。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在主角83歲生日那天,遊樂場發生了意外,他為了拯救一名小女孩而不幸喪生。當他醒來後,他發現自己已身處於天堂。在天堂上,主角遇上了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當中有部分人跟主角認識,有部分人素未謀面;他們當中有可能曾經改變了主角的人生,亦有可能曾被他改變了命運。書中描述的筆法是時間錯綜交錯的,一會兒描述天堂的情景、一會兒回到艾迪生前的點點滴滴。這五個人續一為主角解釋他生前一些行為的對錯,令他得到啟發: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而你所付出的愛,永遠不會白費。
http://wikipedia.tw/
三. 佳句摘錄:
1.「天堂」真正的功用,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在人間的一生。P55
2.「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p73
3. 沒有人能把一個生命獨立出來,就如同沒有人能把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P72
4. 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的忠誠。P188
5. 「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75
6. 「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7. 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傷害過 我們的人, 但――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P192
8.我們每天進出的場所,如果沒有前人的付出,今天就絕對不會存在。P170
9.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 p19
10.「沒有誰的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藍膚人說:「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麼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p75
四.他人評價:
這本書是讓我花不到一天就讀完的書,因為它實在是太膾炙人口了;從主角艾迪的一生省事自己目前的人生-愛迪覺得活在世上的自己都在浪費時間,等他死後,他在天堂遇到5個人-影響愛迪一生的五個人;每一個人都讓愛迪的人生就此不同;這本書很適合對自己沒信心外加覺得活在世間上無意義的人,每個人都會影響另一個人,另一個人也會影響其他人,一個影響一個....,每一個人的故事串連起來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要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因為你正在影響你身邊的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_all.php?content=bWVtaWQ9WVcxNU56ZzJNVFJoJm5pY2tuYW1lPaVdpV0mcGFnZT0x

五.讀後心得:
看完了這本書後,我深刻的感受到,是呀!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你以為事情會是這樣的結束,但是其實它也是另一事情的開端,因為你會從過去成長,成長後的你是新的開始,將會為你新的人事物,這是你所不知的,因為你所看見的只有現在,未來是不可知的。在這書中,作者以身旁的人、事、物撰寫一個名叫「艾廸」的一生,時間主軸逆時針旋轉,彷彿死亡可以預知般,艾廸正步步走向死神的懷抱,在這過程中,艾廸像往常生活一樣,他的職務是維修,主要工作是維護遊樂設施的安全,他走在度過他人生大半輩子的地方─「露比碼頭」,卻也沒想到,這兒竟是他喪命的地方,他因搶救一名接近搖搖欲墜的遊樂設施「佛萊廸自由落體」旁的小女孩而身亡。原本充滿歡樂的遊樂園,瞬間被死亡哀傷的氣氛佈滿著,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艾廸什麼也看不見,直到他到了天堂,遇見那五個人,所有關於艾迪一生的謎,都一一被解開,我不得不佩服作者豐富且創新的想像力,將「天堂」描繪得如此具體,天堂所呈現的顏色,甜瓜色、藍寶色……,我想,這正是他心中所映照的感觸,書裡說:「有時你犧牲了某個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很多時後為了自己的理想,必須犧牲,就像父母犧牲自己的時間加班,為了就是給孩子好的生活。所以,人就是這樣,不要對於自己所付出的當成犧牲,付出看來是失去,但是其實獲得更多。

5R202 11號 林思妤 2007-12-31 19:09:32

作者介紹:米奇‧艾爾邦

作者介紹:米奇.艾爾邦。美國<底特律自由報>的記者,曾十度被美聯社票選為美國最佳體育專欄作家。曾經以音樂為職業,目前在底特律WJR電台主持節目,並固定接受ESPN電視台的「體育記者」節目邀約。他著有<波>、<神奇五人組>等全美暢銷書,所撰寫的專欄並集結為四本書出版。他目前和妻子定居密西根州。

故事大綱:
一個大學時代甚為老師器重的學生,畢業之後浮沉於社會的洪流,舊日的理想則幻滅遠去。說是要和老師保持聯絡,但是卻16年未通音信。
然後,有一天,他突然在電視上看到了已經老去的教授,而教授只剩下沒有多久的生命。於是,他們再度重逢,教授重新給他上了14堂課。所有的課都是在星期二上的,甚至最後教授入土的日子也是星期二。
這位學生就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你可能不認識米奇,但他是美國知名的體育記者和專欄作家。他的老教授墨瑞‧史瓦茲(morrie schwartz)罹患了一種簡稱為als的重症。這種病的症狀是肌肉會從腿部逐漸地萎縮,當萎縮到達肺部時,生命隨之結束(著名的物理學家,<時間簡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就是得這個病)。<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墨瑞在最後的日子中和米奇談論有關愛、感情、寬恕……等人生課題的一個紀錄。米奇每個星期二去探望他,就像當年在大學的時候一樣,選修每個星期二墨瑞的課。所 很難想像,看著自己一天天地接近死亡,是一種什麼滋味,特別是這種「接近」可以「感覺」得到的時候。身處其中的墨瑞是這樣看待的,「若有必要的話,我會好好哭上一場,但哭過後我會專注在生命中仍未失去的種種好東西上面:來看我的人,我聽到的事情……」「看著自己的身體慢慢萎縮至死,是很可怕,但這也很可喜,因為我有充分的時間說再見。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幸運。」 墨瑞的幽默樂觀和對生命的熱情,伴隨他的處境,讀來格外令人感動。這個垂死的老人誠摯地向他疼愛的「夥伴」(兩人在大學時代以「教練」、「夥伴」相稱)傳達,真正可怕的不是生命結束,而是活著卻不知所做為何。有很多人其實在活著的時候就已死去。「死亡,是件悲傷的事,米奇,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 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事,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也可能大多數人都還沒找到自己的答案。米奇在社會中沈浮了16年,擁有了名利,但他直到再度和老教授重逢,才發現自己生命的意義。<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柔軟了他世故冷漠的心,也提供我們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生活和價值觀的角度。   米奇的文字十分精練,也相當流暢。讀著讀著,常常會感到心裡好像被什麼觸動了,有一種暖暖的感覺流過。
佳句:
過去就是過去,接受它,不否認也不揚棄。---P29
學者寬恕自己、也寬恕別人。---P29
如果你真的想要,就會讓自己的夢想實現。--P63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P69
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P104
老師做的是百年樹人的長遠工作;他對後世的的影響永無止息。--P101
你若要別人信賴你,你也要能感覺到你可以信任他們,---P80
我自己也活過你這個年紀,我又怎麼會羨慕你呢?---P152
不吝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P157
我每晚入睡,就是死去。我每日醒來,就是重生。---P161

讀後心得: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全新的思維,尤其在面對死亡這一方面,中國人對死總是很忌諱,死亡是和生命一樣自然,它是我們的本然,然而當發生在自己身上,一切卻與眾不同,世界不會為任何人停下來,只有我們讓世界停下來,停止的是個人的世界,多少人不珍惜時間,地球依然在轉,人卻不肯往前走,緬懷過去,那個永遠不再來的時光。多少人不肯寬恕自己,耿耿於懷那過去的回憶呢?我想,我就是那其中一個人,所以我在學習,相信我能活得更好,一天比一天更好,活在當下,盡力去做想做的事,而非等明天,等未來,天知道我會活到何時呢?把握一分一秒,對待每一位走入我生命中的人,即使是一位過客,我都希望用心與之相處,我不想悔憾,也不願意給自己後悔的機會,墨瑞教授在他朋友死前都沒去見他一面,就為了一口氣,我希冀我永遠遇不到這種事。
善加利用時間,善加處理事情,不要讓自己有後悔的機會,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對自己的期許,過去就是過去,接受它,不否認也不揚棄,或許很難,但我會努力,我是個很知足的人,人比人氣死人,我始終覺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沒必要去忌妒任何人,我會多看看那有餘,愛惜生命,珍惜所有,我很幸運能看到這本書,感謝那教練,我想他也會成為我人生中的教練,我會投入去愛人,投入去關懷我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我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因為能對別人付出,才讓我覺得自己活著,我不在乎生存是為了別人,我只是做出自我真心的事情,即使那很傻,但我至死芳休,我很榮幸也開心,有能力付出。生命是不會重來的,我不能彌補過去,只想過好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