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7 00:50:46仰望夢想的斜面

五月一号:1982之後……

 



       MV大導周格泰的第一部電影,想必讓許多人充滿期待。滿懷期待進入電影院,感受影片中愛情故事的微微酸楚與無奈,沉浸在導演唯美浪漫的畫面和懷舊氛圍中,聽著游學謙清亮的嗓音翻唱BeeGees的名曲〈First of May〉,順著故事讓思緒游回自己的青春年少,中年觀眾應十分能理解與體會這30年來的許多轉變──不論社會或自己。

       許多人說這電影只是加長版的MV;也有人說故事交代得不夠清楚,只靠唯美的畫面充場面。其實,正因為這樣充滿MV風格的畫面,才讓故事不需要演繹太多細節,畫面會把沒演出來的細節補充完滿。故事很簡單:47歲的王蕾(賈靜雯飾)在音樂會上,遇見17歲的初戀男友林克銘(任賢齊飾),因而回憶起兩人17歲的過往。影片中藉由兩條時間線的兩段17歲的愛情故事──王蕾、林克銘,以及白白(王蕾的女兒,程予希飾)、葉中樹,對比出兩代人不同的愛情態度,更透過白白與林克銘的會面,讓彼此的遺憾得到彌補。

       然而,除卻愛情,影片最吸引人的非1980年代初的情境莫屬!導演精心打造17歲的王蕾和林克銘談戀愛的校園、眷村、街景,讓五、六年級生深深跌進自己的青春回憶中:朝會時頒獎,有學生管樂隊的伴奏;禮堂的講台背面牆壁,掛著的是國旗和國父遺像;卡其色的制服下,蟄伏著男女分班時許多不可言說的想望;午餐時間抬的不是便當公司的便當,而是蒸飯籃;雞犬相聞的眷村宿舍中,住著對子女紀律嚴明的軍人;馬路旁的牆壁上,畫著重播的亂世佳人電影海報……80年代,導演口中「叛逆的年代」,醞釀出衝破戒嚴局勢的年代;一個在政治上極端保守壓抑,經濟上卻突飛猛進的年代。在抑悶的時代中,最能稀釋沉滯氛圍的是音樂,最具叛逆性的行為就是戀愛了。

       17歲的林克銘在愛情的催化下,假日潛入校園,意外發現「男生的女神」導師陳修如(王宇婕飾)與訓導主任(庹宗華飾)正在休息室做愛,氣憤之下抓起扁鑽刺向訓導主任。這一幕讓人聯想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的小四,但不同的是林克銘選擇傷害的對象,是學校的訓導主任,一個桎梏著自由的象徵。當然,因為這次的事件林克銘被退學,從此與王蕾去聯繫,唯一保留著這份回憶的,是那張BeeGees的黑膠唱片〈五月一号〉──英語演講比賽後,導師分別送給他和王蕾的英語歌唱片。

       在冷戰年代,同屬於自由陣線的台灣,在極權政府的統治下,對於自由民主的想望,只能寄託在從美國輸入的文化商品中,電影也好、流行歌也好、甚至以英語為第一外語的中學教材,在在訴說著80年代的矛盾。然而時隔30年,到了21世紀的現代,或許當年的矛盾已經消解,但挑戰和危機卻也更多了。台灣還是逃不過與世界情勢的聯繫,甚至更緊密:林克銘的女友是從香港派駐來台的跨國公司幹部;王蕾的前夫在中國經商,在對岸組了新的家庭;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小胖賣的音響、林克銘解愁消憂喝的酒、王蕾的鋼琴、白白校慶時跳的啦啦隊舞,無一不是來自國外。

       1982之後,我們面臨更多更複雜更難解的問題,愛情也好、家庭也好、乃至個人的情緒抒發,都不再只靠打打籃球、和單純的相信與等待能解決了。由此來看,《五月一号》不只述說兩個世代的價值觀和感情觀的落差,更讓我們看到在背後默默影響著這一切的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