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6 21:37:26品瑜
愛的信心
在比較健康的關係中,可以達到共鳴和和諧的狀態,就不會以佔有或控制來凍結經驗;他們會發展出信心,確信只要彼此保持坦承和憐惜,就會一再出現類似的契機。
-《關係花園》【第一章】「共鳴」,麥基卓(Jock McKeen, M.D.)、黃喚詳(Bennet Wong, M.D.)著,易之新翻譯,心靈工坊。頁48。
從我們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分秒與人脫離不了「關係」,不管是與他人,或是自己,關係的經營似乎就成為生命品質的關鍵。
嬰兒時期,親子關係是生命最初的學習,也是後來所有關係模式的原型;兒童時期,我們開始從手足關係開始,學習合群與溝通的技巧,並嘗試與父母個體分離;直到青春期,成人世界的初探,我們開始尋找另一種愛的感覺,也為下半的人生尋找同行伴侶,並在親密與疏離之間,探戈一般地忐忑摸索。
西方常稱青春期開始,人就畢生地在尋找靈魂的另一半,這似乎就是成人生活的主調。
情愛,特別是對於女人,或許就註定了一輩子的求,以及未果。
一直以來,我那則老掉牙的愛情故事,無不是我欲愛不能的失落,彷彿我是命運的最大債權人,永遠高舉著“我真歹命"的招牌抗議,卻永遠得不到賠償與回應。
現在重新訴說故事一遍,卻是人會走,愛常留,將對方的祝福萃取出,放在自己的真心裡繼續發酵,便會釀成生命的醍醐味。知道與對方的連結,雖然不在是眼中可見的互動,卻是一份陳厚回甘的相信,知道彼此始終珍惜著,這份相知便能繼續共鳴,讓我們提起愛人的不滅勇氣。
我是如此嘗試地換一個說故事的方式,很溫暖且有靠的。
上一篇:懂自己,更能讓別人懂我們
下一篇:你會永遠活在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