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5 08:34:19品瑜
完整的人
基於需求而有的觀細必然是控制的關係,控制的人容易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別人身上,分手時就會充滿怨恨、憤怒的受害者。完整的人在失落時會覺得哀傷,但是沒有怨恨。匱乏的人會彼此糾纏,缺乏適當的界限,無法成長。完整的人在關係中會變得豐富,關係成為滋養每一個人的花園,使人成長、茁壯、完全發揮潛力。即使兩人分手,也能繼續心賞彼此曾有的學習。
-《關係花園》麥基卓(Jock McKeen, M.D.)、黃喚詳(Bennet Wong, M.D.)著,易之新翻譯,心靈工坊。頁35, 36。
從小到大,看著母親幽怨的表情,以及在我面前不斷尖酸地數落父親的我,即便現在偶而打電話回台灣,母親看著父親興致沖沖地開車出門,竟然還對著我碎念了半小時觀於父親的種種不是。
父親至今依然外遇不斷,而母親則是重覆著受害者情結。
我總是在想,真的親密關係是如此傷人嗎?
或許我真的厭煩了當一位父母衝突的裁判員,被迫與母親同仇敵愾,一起指責父親的不是,更重要的是,在三十多年之後,我只想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思維親密關係的深意。
我的反思不意謂著我將父親的外遇合理化,而是在粗糙的道德之外,去探索更細化並貼近內在感受的一種情感態度與關係思維。
我曾問自己,在無法改變對方行為的情況下,我該如何轉念,甚至將這樣的生命經歷,變成靈魂的食糧,並充分消化,成為未來面對各種情境與處理人我關係的能量?
我也曾在母親數落父親之後,反問母親,一次又一次的抱怨與指責,她究竟得到了什麼呢?
母親總是茫然地回答:就是講出來出出氣,不然會悶死。
只是,出氣之後呢?
繼續等待另一情境的勾召,讓自己再度感到受傷?
如果,行為模式重覆了近四十年,那自己是否也有會感到倦怠,而願意給自己一次思維嘗鮮的機會呢?
這是我一直努力想與母親進行的生命功課,不過目前是現在進行式而已,因為母親抱怨故我,只不過時程縮短,偶而還會看照一下自己的情緒。
或許,許多女子會認為,面對先生外遇而有像母親這些反應都很正常,甚至如果我自己面對了,搞不好也會這樣。
我承認,如果我換作我,不一定能比母親處理得更好。
然而,我卻願意給自己去嘗試新的思維。
生命的探索,決不能用好與不好的結果論來一言以蔽之,我選擇勇敢地向未知探索,尤其在親密關係這門課,我相信自己若能有小小體誤,或許也能能量共振給父母親。
在父母關係失和與家暴的家庭中長大,也許我極有可能害怕親密關係,或者反向地依賴與恐懼失落,但是,我想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探索更寬廣的可能。
於是,親密關係成為我的內在功課,也是我靈魂的食物,等待完整消化之後轉化為能量,提供我在人際間的互動所需。
我知道,每一名女子最深的渴望,莫不是親愛伴侶的忠誠,只是,從來沒有人可以給出百分之百的承諾與保證,就算大老婆們的教戰手冊也沒用,與其將畢生經歷放在懷疑、猜測與圍堵,我寧願讓自己在深化的思維親密關係的品質與像度之後,讓自己有自信去面對任何一種可能,知道自己沒有過不去的檻,每一次的變動與經驗都是靈魂等待消化的食物與養份。
就像《關係花園》序言所說的,「關係成為滋養每一個人的花園」,因為情感有濃淡,人也會來去,但是我們對親密關係的體悟,卻是伴著我們走向最後的。
於是,我挑選了這本十多年來一直在看的《關係花園》,希望在上海的讀書會裡與姐妹們一起探索,讓我們無懼地面對各種人情變異,卻總是能到最後成為自己靈性的資糧。
探索親密關係,不會保證我們的伴侶不外遇,也無法免除婚姻每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越深化懂得,就越能勇敢地向生命各種情境說:放馬過來吧!come on! Baby!
-《關係花園》麥基卓(Jock McKeen, M.D.)、黃喚詳(Bennet Wong, M.D.)著,易之新翻譯,心靈工坊。頁35, 36。
從小到大,看著母親幽怨的表情,以及在我面前不斷尖酸地數落父親的我,即便現在偶而打電話回台灣,母親看著父親興致沖沖地開車出門,竟然還對著我碎念了半小時觀於父親的種種不是。
父親至今依然外遇不斷,而母親則是重覆著受害者情結。
我總是在想,真的親密關係是如此傷人嗎?
或許我真的厭煩了當一位父母衝突的裁判員,被迫與母親同仇敵愾,一起指責父親的不是,更重要的是,在三十多年之後,我只想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思維親密關係的深意。
我的反思不意謂著我將父親的外遇合理化,而是在粗糙的道德之外,去探索更細化並貼近內在感受的一種情感態度與關係思維。
我曾問自己,在無法改變對方行為的情況下,我該如何轉念,甚至將這樣的生命經歷,變成靈魂的食糧,並充分消化,成為未來面對各種情境與處理人我關係的能量?
我也曾在母親數落父親之後,反問母親,一次又一次的抱怨與指責,她究竟得到了什麼呢?
母親總是茫然地回答:就是講出來出出氣,不然會悶死。
只是,出氣之後呢?
繼續等待另一情境的勾召,讓自己再度感到受傷?
如果,行為模式重覆了近四十年,那自己是否也有會感到倦怠,而願意給自己一次思維嘗鮮的機會呢?
這是我一直努力想與母親進行的生命功課,不過目前是現在進行式而已,因為母親抱怨故我,只不過時程縮短,偶而還會看照一下自己的情緒。
或許,許多女子會認為,面對先生外遇而有像母親這些反應都很正常,甚至如果我自己面對了,搞不好也會這樣。
我承認,如果我換作我,不一定能比母親處理得更好。
然而,我卻願意給自己去嘗試新的思維。
生命的探索,決不能用好與不好的結果論來一言以蔽之,我選擇勇敢地向未知探索,尤其在親密關係這門課,我相信自己若能有小小體誤,或許也能能量共振給父母親。
在父母關係失和與家暴的家庭中長大,也許我極有可能害怕親密關係,或者反向地依賴與恐懼失落,但是,我想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探索更寬廣的可能。
於是,親密關係成為我的內在功課,也是我靈魂的食物,等待完整消化之後轉化為能量,提供我在人際間的互動所需。
我知道,每一名女子最深的渴望,莫不是親愛伴侶的忠誠,只是,從來沒有人可以給出百分之百的承諾與保證,就算大老婆們的教戰手冊也沒用,與其將畢生經歷放在懷疑、猜測與圍堵,我寧願讓自己在深化的思維親密關係的品質與像度之後,讓自己有自信去面對任何一種可能,知道自己沒有過不去的檻,每一次的變動與經驗都是靈魂等待消化的食物與養份。
就像《關係花園》序言所說的,「關係成為滋養每一個人的花園」,因為情感有濃淡,人也會來去,但是我們對親密關係的體悟,卻是伴著我們走向最後的。
於是,我挑選了這本十多年來一直在看的《關係花園》,希望在上海的讀書會裡與姐妹們一起探索,讓我們無懼地面對各種人情變異,卻總是能到最後成為自己靈性的資糧。
探索親密關係,不會保證我們的伴侶不外遇,也無法免除婚姻每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越深化懂得,就越能勇敢地向生命各種情境說:放馬過來吧!come on! Baby!
上一篇:怎樣都快樂的關係
下一篇:哇!一天到底要發生幾次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