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4 22:48:08品瑜

搖頭晃腦的子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論語‧為政篇》

  先生修了一門孔子學說與儒家思想對於企業領導影響的課程,於是,時常好學不倦地向我討教孔子的學理與運用,只是,我對於孔子與儒家思想的了解,不過是僅限於國中至高中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及歷史課本上的現成知識,若要我說出些什麼樣的個人見解的話,我承認自己得照本宣科地背誦,而這「本」自然是國立編譯館的版本。

  每次只要先生用英語描述著孔子學說的某一條,我立刻搖頭晃腦地倒被如流起來,先生被我這「背多分」的神功給唬得一愣一愣的,覺得我竟然可以把孔子學說背得那麼牢,腦袋真得好像有印刷機喔!

  3/22晚間我們聊到了「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先生不過起了頭,我早就搖頭晃腦地一路背到底。

  只是,他非常不解,為什麼我被孔子學說,一定得搖頭晃腦呢?

  是喔~為什麼我一定要搖頭晃腦呢?這下我也被自己的怪異舉止給嚇壞,我究竟是怎麼了?

  原來,我自國中開始背孔子學說以來,老師就是這麼指導我們的,他說這樣背比較能記得牢,中國歷史幾千年來的讀書人都是這樣搖頭晃腦地背出來,後來科舉考試得功名,繼續教導人搖頭晃腦地千年下去。

  經我這麼一解釋,先生好像看到外星人般地瞠目結舌,完全不知該如何回應。

  「你知道嗎?我們以前要常常默寫背書,如果搖頭晃腦得不太順,背書會卡住,到時就只有到老師辦公室前罰站還有被打了!」我很難過地說著。

  這下,又嚇到了先生,怎麼背誦恐夫子學說還要被人抽打與羞辱,果真不是太美好的回憶。

  「所以說,你千萬別問我對於孔子學說、儒家思想有什麼看法,因為我完全沒有看法,我只會倒被如流,然後白話翻譯,你現在問我一大堆看法,我還真是得傷腦筋地想一想呢!反正這些東西對我而言,就是背背背,完全連結不到大腦的思考區域,求你就別再折騰我了啦!」我呼天搶地地求饒。

  先生充滿同情地點點頭,承諾別再用孔子學說折騰我了,因為我懂得不見得比他多,我只是比他早接觸、會背誦,至於其他意義的思考與應用,那是從來沒想過的事呢!

  我想著千年的讀書人這般搖頭晃腦地背著孔子學說走來,果然是學而不思則罔,通通把自己給暈頭轉向了,哪來學以致用呀?!

慢慢 2008-04-04 01:11:59

謝謝站長與山嵐飄渺~
真是上了一課,
希望我可以在這裡找到倫語,
用長大後的眼光重新瞭解中國的古老文化。

rinchen 2008-04-03 09:33:53

孔子的理想沒有罪
有問題的是滿口仁義道德
一肚子爭權奪利的人
歷史上數見不鮮吶

山嵐飄緲 2008-04-02 10:59:35

此時孔老夫子恐怕會起身說道:
冤枉阿~~~
孤島大人!!!
小的從未叮囑學生要把《論語》背起來,
請青天大老爺明查!~~~ XD

姊姊,我已經江郎才盡了,剩下的那一大塊,還是個人自己的體會為要啦!

以下內容,大多從美玲老師的「請問孔老師」實驗課程節錄,詳情還是請慢慢親自過去逛一圈吧!!http://www.sshcf.org.tw/school.php?cid=240

相傳子路在跟孔子學習之前,是個人見人怕的武士。他聽說孔子光靠學識就可以贏得尊敬,心裡很不服氣,就跑來當面挑釁孔子。他說:「南山的竹子長得又高又直,是作箭的上好材料。有些人天生好本領,誰說一定要求學?」孔子一眼看穿子路雖然孔武有力,其實有強烈的自卑感。他就說:「南山之竹的確是作箭的好材料,但如果加上箭頭箭尾,就可以射得更遠更準。」這席話讓子路心服口服,從此追隨孔子,成為孔子的得意門生。

曾經與孩子討論到,天下第一大俠客子路,居然被孔老師三兩句話就說得服服貼貼。孔老師說的那些話,我們現在聽起來會覺得沒什麼,為什麼居然可以深深打動子路的心呢?

其二,試想孔老師是何許人也?竟有如此大的魅力收服年輕氣盛的子路?從這裡也可以讓學生猜猜孔子的體型?^^ 《史記.孔子世家》有載:「孔子身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換算對比一下,可以當NBA職業選手囉!

...........
光是這裡,就足以讓我說上大半節課了,試想孔老夫子的門生當中,還有誰比子路講話更直接、更衝的學生呢?而孔子與子路師生的情誼也由此可窺喔!

孔老師後來與弟子們在陳絕糧,子路氣憤的忍不住跑去質問孔子: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

當孔子偶然稱讚子路,子路就開心的得意忘形,孔子於是批評子路「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最後子路在衛國發生內亂的時候,被亂臣殺死,且剁成肉醬,消息回傳時,孔老師自此蓋上肉醬,不再食用。

說到最後,小朋友都會忍不住替子路難過起來。「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是我與學生共勉的話,期許自己也能夠如同子路是個彼此交心的好朋友。

不直接斷言孔孟的思想如何,比較傾向直接從幾個篇章當中,去感知哲人的文思與情感,說幾個故事,自己先有感動了,才有可能觸動對方!我比較喜愛採取這樣的分享。: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