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3 11:53:25品瑜

認知失諧



  大學時期選修的幾門課「社會心理學」、「消費者心理學」與「產品經營與管理」都談到了「認知失諧理論」(the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Festinger, 1957),該理論指出當個人的認知、態度,與行為有不一致的現象時,內心就會有不和諧與不愉快的現象。

  認知失諧有三項主要條件:個人在自由意志之下,選擇了讓自己造成失諧的行為;自己承諾作一件事,卻無法實現履行承諾;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重大的後果。

  而個人面臨認知失諧時,通常會利用歸因與改變態度,來減緩自己內心的不舒適。而後,從「認知失諧理論」發展「自我正當化」(self-justification)理論Aronson(1968, 1999)。

  有趣的是,最近我在自己政治表態的幾則留言裡,也觀察到許多認知失的狀況。

  身為一位社會科學的研究者而言,我的確分秒都在學習將自己從瞬間爆發的情緒之中抽離,然後在眼見為實的現象之中進行解構,去一探所謂事實的建構過程,以及意義詮釋的作用力。

  我因自己的生命經驗與考量,而在這次總統大選中選擇了一號,這是我個人的政治選擇,一如我因為有更多機會與同性戀朋友交心,與得到他們善意的人生啟蒙,所以致力於同性戀平權運動,也會走上街頭參加同志大遊行,而這也是我個人對於性別平等的主張。

  不論是政治、性別,或者是世間法的各種選擇與主張,我從來是坦承無諱地在選擇之中進行生命探索與生命學習,因為這是我以生命實踐的一步一腳印。

  我可以有感於眾人的期待,以及主流價值與意見的勢力,但學習誠實與不再討好別人的我,是不可能扭曲與隱諱自己的意志與主張。

  我知道,許多長年的部落格讀者,對於我的政治主張表述,有了認知失的反應,尤其他們是在個人自由選擇之下,進入了這個部落格,卻發現我的政治主張與他們有所不同。

  有人認為我用文字欺騙了他們,有人覺得難過、失望與遺憾,也有人願意一同去學習「不同」的精采處,對於網友們的種種反應,我都與以尊重與試著理解,卻無意一一處理認知失諧的狀況。

  於我,真實向來只有一種版本,那就是坦白從寬,而「寬」就是向未知探索的空間無限。

  只是,我更好奇地想反問認知失諧的網友們幾項問題:
  
  我的文字裡,凝固了什麼樣的「事實」,才會讓你們有前後不一致的認知失諧狀況呢?

  你們對我有什麼期望,於是才會造成失望呢?

  我該成為什麼道德神聖的樣板,固守一家之說,才能符合你們設定、完形的想像呢?

  於我,一位生命的學習者,其實很難有形有相的,我隨時在認證自己瞬間乍洩的善與惡,也同樣分秒提著覺察辨識著自己的心識伎倆與防衛機制,並在帶著痛楚與不舒適的感覺去破除自己僵化的自我概念,又在無明愚癡裡,繼續立著更多遮蔽的形象。

  因為分秒無間的破與立,我已經很難呈現一種言說有理的形象,讓自己去執持與自我感覺良好,我還會在乎諸多由暫態外相衍生的褒貶嗎?

  一笑置之,是我能給自己的幽默,無相之相謂之相,我以微笑的鬆軟獻給下一記的心識下腰轉身。

  只是,我都因為無形而欲辯已忘言了,你何苦因之升起種種情緒呢?

  認知失諧產生的第一因素是你有自由意志的選擇,同樣的,解除失諧的狀況,也需要你憶起自己是全然自由的事實。

  你可以在歸因、態度上尋找一種正當化的機制,但也同時可以在失諧的先驗狀態裡,去找出造成不和諧之前的概念、期待與完形機制。

  生命是流動的,而物質表象的經驗不過是一種反射,我們都可以以此作為一種反觀自照的機會,當然也可以視為湍流裡的碎沫,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都是生命幻現的風景而已。

  我是同理心理解許多的情緒,但卻又是對褒貶一笑置之,我只能如此,為與不為,是為一般。

  認.知.失.諧,讓四個字脫落失序,不也是一種春光乍現?
孤島 2008-03-23 16:30:54

判斷也會因媒體的影響而失誤
事實才是最清楚的陳列
如果自己是建基在事實的分析
就不必在意來訪的不同意見批判了。

版主回應
世間的真實是沒有絕對的,
解構與建構,是可以探索的趣味。
2008-03-23 17: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