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9 20:56:05京都子

身體的取巧



  有點疑惑,為什麼體適能教練把我架到健身器材時,磅數都是使用最低,有時我輕輕一拉就動了,有點過度輕鬆的僥倖。

教練正色地回答:「目前要你輕柔、緩慢地做每一個標準動作,主要希望你能在放鬆的清況下,進行神經傳導的工作,把每一個該使力的部份,以及施力方向與感覺,給記憶起來,這才是訓練的重點所在。如果我讓你開始以重磅數鍛鍊,你的身體會很自然地開始投機取巧,為了逃避痛苦,只想要用最輕鬆、容易與方便的方式過關,那時你反而會作用到不當的位置,甚至強化了過去的慣性,這是有害而無異的。」

  於是,教練就在我肩膀打開時的每一個環節,讓我輕、柔、緩地好像放慢鏡頭似的活動著,然後她再用手按壓我身體該配合的各個部位與力道,彷彿我是只鬆脫的娃娃。

  我突然聯想到心的修行,不正也是如此嗎?

  佛陀曾說,太鬆或太緊都不利修行,唯有適度的力道,才能讓我們進入核心。

  對於心的調伏,太鬆就會怠惰,太緊就會落入慣性的趨樂避苦,無法進行深化的探索。

  有段時間,我的腦袋緊繃地想著創傷療癒、寬恕治療等等念頭,在面對內在坑洞時,就是硬逼著自己去看,不讓自己有轉頭逃跑的機會。

  結果如何呢?

  我的自我防衛與生存本能,後來就發展出一套取巧機制,還沒來得及深化、覺察痛苦的根本,甚至無法找出那個支持情緒反應的信念,我就輕率地對自己說:「好吧!我寬恕所有人了!」但不代表我真正療癒了自己,因為這句話的真正意涵是:「面對這些實在太痛了!我現在投降了,請別再煩我了,拜託!」

  所以,這樣的自我療癒是屬於腦袋的,又再次落入自我概念的製造。

  而這如同教練所言,如果讓身體感覺痛苦與困難,它就無法安然地停留在那癥結所在,繼續深化到那個凍結、麻木與無力的部位,反而會讓錯誤的慣性,取巧地敷衍了事。

  身、心、靈是同修的,彼此都能分享那探索歷程的玄祕。

  如何讓自己在面對痛苦時,仍有一份輕安、放鬆與溫柔,好讓自己可以有勇氣向那黑暗之井裡屈身匍匐探去呢?

  我想,認清痛苦是必然的真相,以及學習不罪咎的慈悲,就是讓自己可以打破心識結構的第一步,如此擺脫了安全策略之後,就能越向裡越快樂地尋找那份失聯的律動了。

  溫柔待己,其實也是修行的第一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