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5 21:31:21京都子

Always.親情感動

在德國停留六星期的時間裡,我喜歡觀察著各種形式的親情互動,包含純德國式的,以及台灣與德國混血的家庭,然後在心中偷偷地畫著那親情流動的曲線與箭頭,這才發現西方人的表達方式是力求狠、準與速度的短箭,而以我個人生命經驗來看的台灣人或中國人,似乎偏好那柔中帶勁的水袖,往往騰空一揮的拋物線,讓人的視覺只能在圈圈的弧線發暈打轉,倒是見不著那施力與受力的焦點所在。

  「Always三丁目的黃昏」這部描繪日本昭和時代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電影裡,有一幕是來自青森鄉下,國校畢業後就來到東京工作的星野六子(堀北真希飾),得到鈴木夫婦一張青森與東京來回車票作為聖誕節禮物,讓她可以在過年期間回到那睽違一年的家鄉見見親人,沒想到火車出發的時刻越逼越近,六子卻面有難色,拖拖拉拉地始終不肯上路。

  她躲在小閣樓的房間裡,等鈴木太太(藥師丸博子飾)詢問原委時,六子才哭泣地道出自己被家人遺棄的處境。原來六子一直以來都有寫信回家,但卻是音訊全無地得不到家人的回應,時間一久,她心中的疑問與不安加深,想到自己臨行出門時,家人一派輕鬆慶幸的面容,嘲諷地說著:「終於少了一張吃飯的嘴!」六子崩潰地對鈴木太太說家人根本不想再看到她。

  鈴木太太摟著她,自身後拿出一大疊信件,原來家鄉的親人一直以來都有寫信,只不過他們寫給鈴木夫婦,希望他們在生活上關照六子,並希望他們不要讓六子知道家鄉的來信,以免她一時思鄉情切,動了隨時返家的念頭。這時六子看著信裡字裡行間的關懷與擔憂,眼淚就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戰後的年代裡,有多少人是被迫離開窮鄉僻壤的家鄉,舟車勞頓地來到都市這個希望的夢土,只不過為了尋一口飯吃,有的甚至是長年無法回家,為的就是在微薄收入中,積蓄著卑微的希望,而家鄉的親人成為唯一的牽掛與期盼。

  六子遠在青森鄉下的親人得繞著彎,隱諱、藏匿地表達關心,甚至讓年少的六子暗自傷心,甚至心生被遺棄的悲念,但家人仍認為自己成全的是六子美好的前途與未來。唉!東方人的愛,尤其是親子之間的愛,真是曲折離奇呀!有時揣摩、思索著,腦筋都得打好幾個死結,拐上九轉十八彎才成!

  愛,表達的方式何止直接與拐灣的差別,光是一個人就會因為年紀、時空、對象,而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難以論斷好壞,只是鋪陳出不同的味道與餘韻罷了。

  只是在從德國回程的班機上看到這段,那種反差特別明顯,而在心中的冷暖感懷也異常地深切。只是身為兩個女兒的我,我寧願選擇的是直接與溫暖吧!幼嫩的心禁不起太多發酸的發酵,直接的親情灌溉應該是對兩造都是最容易的吧!至於少了那份迴盪後的餘韻,那又是另一個課題吧!
圖片來源:金馬影展
附註:今年金馬影展有播放本部片,熱情推薦心裡溫暖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