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0 11:55:02京都子

【上海】上海好玩嗎?


  「上海好玩嗎?」

  從上海回來,遇見的朋友無不這樣垂詢,我真被問怕了。

  那樣窘迫的感覺,就像是被街訪員在路上從中攔截,質問我個人的情事,但卻又不給我時間個人表述演繹,「愛或不愛?」、「為什麼不愛了?」、「新歡比舊愛好嗎?」…發問者只有是或否的答案表格,由他勾選,如此而已。

  「上海好玩嗎?」我自己在心底玩味這個問題。

  好玩?想玩啥?玩什麼?怎麼玩?跟誰玩?何時玩?在哪兒玩?

  我一式的以新聞寫作5W1H來詢問自己。

  我不願預設對方詢問「上海好玩嗎?」時的動機,與是否已經預設了答案,因為這只會讓我直接矇頭跳入所有的侷限裡,如此一來,所有的對話、思索、推演、沉澱,都只像在兒童游泳池裡泡屁股般,毫無直接躍入泳池中深游、潛行的可能。

  如果可能,面對一個自外地歸來的朋友,我會這樣問:「感受如何?」

  生命的情趣與況味,不在於你有多少錢、一年能出國幾次、到了哪些國家、採買了多少異國風味的戰利品,因此,虛榮的貴婦們可以無止盡地在全球時裝秀上巡迴趕場、搜括,卻對生命有蒼白的索然無味,亦然,一個貧寒的文稿工作者,在一千字只有500元收入的尋思中,即便終極一生出不了國門,但他仍可以活出生命的真趣味與多姿彩。

  差別在哪兒?

  感受力的有無而已!

  於是,我是這麼在世俗前卑微卻又極其自信地想,旅遊,帶著感受力前行吧!

  「從前,一個“旅”字,一個“遊”字,總是單獨使用,凝聚著離家的悲愁。“山曉旅人去,天高秋氣悲”。“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願返”。孑然一身,隱入蒼茫自然,真有說不出的淒涼。另一方面,莊子“遊於壕樑之上”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遊”字又給人一種逍遙自在的感受」—周國平.智慧和信仰

  人的軀殼以物理型態走到哪裡,並非感受生成有無的關鍵,反倒是心靈風景的切換、專注鏡頭縮放(長鏡、特寫)與心底o.s.獨白,才真正玩味了人生。

  直觀。覺受。尋思。

  安靜地在心靈風景走唱、吟詠,將喧嘩吆暍、戰利採買、疲累到此一遊…通通推沒入不值得一提的瑣碎。

  於此,你還能問我「上海好玩嗎?」

  何不妨在網站上,看我以感知的筆,揮灑、描摹心靈的浮世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