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9 11:55:18京都子

會意不必言語—台灣天真稚兒與日本老嫗的對談

雖然京都是我所鍾情的城市,但我的日語始終停留在音節不超過三個的問候用語,雖然自己一直想透過語言,深化對京都之美的喟嘆,但在德國先生的監視下,我還是繼續與德語拼搏中,只有把喉頭最深的相思,轉化成細碎的腹語,只在午夜夢迴裡的京都國度訴說。

  十月帶母親與兩個小女兒隨行,才發現天真稚兒原是語言的化外之民,回歸人類原始最溝通的基本面,微笑頜首、雙手比劃、身體律動、手繪圖像,根本突破語言的框架與限制。我常對著電視上與語言教學廣告發噱、反思,也為父母的英語焦慮模樣寄予無限同情,我想我們都被自己愚弄了,語言原是人類為輔助溝通所慢慢創造、修正出來的,它到底就是我們發明的一項工具,如同斧頭、鍋鏟與馬桶,本來是為我們所用的,怎麼反轉變成是我們集體無意識焦躁的禍首,甚至是限制我們的思考與生活方式呢?! 

  孩子的世界果然不受工具與人類造作束縛,他們俯拾皆是妙有方法,首先是在時代祭的平安神宮的坐席上,在等待遊行隊伍來臨的發呆時刻,原本一旁乖乖作畫的小女兒Isabella,竟開始跟一大群日本老阿嬤聊天起來,在後方板凳上打盹的母親和我,不禁莞爾一笑,看Isabella用畫畫與童言童語,跟這些七、八十歲的老阿嬤好笑聊得挺開心的,半小時之後,阿嬤們輪番教Isabella日語單字,我們就聽著她跟著阿嬤們覆述簡單的日語,惹得同團的更多阿嬤笑呵呵的銀牙盡現,全部圍著小妞日與會話起來,這時小妞學得更起勁,講得還有模有樣的,讓出為人師的阿嬤個個猛力拍手鼓掌。

  後來在長途公車上、日式庭院發呆時、居酒屋的小家庭氣氛中,兩個小妞都自然地將他們知道的日語傾囊而出,十天下來,竟比我母親和我學了更多日語,而他們的寫生畫本與袖珍筆記簿裡,滿滿都是一些輔助溝通的插畫,有的是出自他們的小手拙筆,有些則是那些街頭日語老師隨筆的教學輔助圖畫,讓我好忌妒她們的旅行收穫!

  回到台灣,小妞們還是時常用日語簡單對話,有時看到日劇或節目,都會高興地檢一兩個單字認親,有天,他們竟然要求說要學日語,我和先生都笑了。我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時真的不是以語言開始的,或許一記真心的微笑,就能卸除雙方本能的戒心,另外,語言的學習應該也是以需求開始,讓孩子自然在旅遊、生活中,先去領略人際溝通的流動之美,他們也會產生動機開始主動學習,我想這是許多瘋英語的父母們,可以好好思考的。
shuyee 2007-03-26 15:08:43

你的孩子很可爱。 :) 看来京都之旅让他们获益不浅。

版主回應
一直都是
謝謝囉

他們可是我旅程中的玩伴呢!
2007-03-26 17: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