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的情境
阿飛攝
「當一個小說家很不容易!」他說:「不只是寫故事,更要寫進深層的人心。」
「老師,寫故事和寫人心有什麼差別?能說得更清楚嗎?我們不太明白…。」
他點點頭:「嗯,譬如,你寫了一個凶殺故事,一個痛恨有錢有勢富人的窮人殺了欺壓他的富人。你只是寫他欺壓他,寫他殺了他。這樣還不夠,你要寫那富人的嘴臉如何令人生厭。窮人心裡有多大的怨恨,他如何被逼上絕路不殺他不行,殺他時的心理狀態,想法和處境…怎麼殺?如何發洩心裡的不滿…他死了時的痛快!之後是不是會後悔殺了人?又有什麼心理轉折…。這樣才是寫進深層的人心,才是成功的小說。」
「可是,小說寫的不是大都是杜撰的,不是真實的事又如何能去有那麼深的心理描寫?那不是太難了嗎?」
「所以才是成功的小說家呀!」又說:「知多世事胸襟闊,閱盡人情眼界寛!為什麼那些大卡司大製作要花費那麼多錢去國外拍片或去打造真實場景?無非是為了要觀眾有真實的臨場感和入戲。要觀眾打心底進入劇情。所以,小說雖不必花大錢造景只靠一支筆,但為了逼真,如果能親身去體驗或有類似的經歷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才能有切身的感受,進而能用你的筆去重造那情境。譬如寫納粹殘害猶太人,但沒看過那些集中營或罪行的照片,如何去想像那境遇?如何把自己設身處地去體會那悲慘和恐懼?你能寫得出來才怪!又如寫八三一軍妓,或二戰慰安婦,你沒去看過軍妓營業的場所和她們生活的環境,沒有一兩個人告訴你親身的體驗,連那些基本的見聞都沒有,沒見過妓女也沒去過聲色場所…如何空穴來風寫得生動?所以,要感同身受,一定要有夠多的經驗和見識是很重要的。」
「老師,您的意思是不是不只要寫發生的情事還要把當時的環境也做詳細的描述?」
「並不是所有的小說都要花心血去描寫當時的環境,這裡可以有兩種考慮:一,隨劇情需要寫到足夠支撐故事內容需要的場景;二,對故事氛圍有助益的情境襯托。前者只是提供必要的場景,但描繪的夠不夠清楚有沒有在讀者心中成形很重要。後者著重的是以景造情,輔助或暗示讓讀者更快地感染劇情內的情緒,例如用落葉瀟夙的景象來伏筆劇情進入悲淒的內容。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是以情境為故事發展的伏筆,那是更高明有計劃的小說才能運用。總之,故事在作者心中,什麼時候要暗示讀者什麼?什麼時候要加些什麼場景當佐料?那都是一個成熟小說家的陰謀和神奇之筆的運作,工程越大也要有越繁瑣可觀的事前計劃,那是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