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5 23:00:56路痕

騎在孺子背上的牛/路痕


圖片網址:tk-yuan.spaces.live.com/

騎在孺子背上的牛
──傳統詩和新詩的論戰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的名句,不過在拜讀了乾坤詩刊第九期趙先生的大作「傳統詩與新詩的差別在那裡」之後,忍不住要為那頭牛和孺子發發牢騷。

趙先生和我素昧平生,我也不知道他的身份地位。從文章中猜測,想必是位浸淫傳統詩多年,國學根基深厚的長者。相形之下,我從事新詩創作不過二十年,出來說說話,純粹對事不對人,如果不中聽,還請趙先生就當是孺子學語,多多包涵。

趙先生「傳」文中引用了魯迅、張先生、林先生諸家及自己的傳統詩各一首,然後又以自己「譯成」的新詩、張先生的另一首新詩、林先生的另一首同題新詩、及自譯的對應新詩來比較「傳統詩與新詩的差別在那裡」。結論是:

一、「俗語」運用到傳統詩,照樣可以「發出光輝、塑造一片美好的意境,而且絲毫不覺到俗氣。」(以魯迅的詩為例)如果新詩作家,也能將傳統詩習用的辭彙移植到新詩上面,一樣能夠發揮詩的美感,那麼「傳統詩與新詩的差距」就可以縮小了。

二、新詩與傳統詩的差異,在於美的表現問題,即詩的美質,如含蓄、意象、意境、聲韻、時空、對仗、意趣等等,在新詩的領域中雖然也可以找到,但表現的「深度」則與傳統詩有「相當距離」。(以所引四首傳統詩與四首新詩做比較)

三、格律並不是詩的必要條件,也不是構成新、舊詩差異的唯一因素。....因為新詩是說的、讀的,舊詩是吟的、哼的,....就因為舊詩能吟能哼,使得兩千年來許多詩中名句一直傳誦到現在,這才是古典詩與新詩的最大差異。

讀完「傳」文,使我產生一種幻覺,那就是一頭老牛,騎在孺子的背上。

其實這樣的比喻,實在十分滑稽。因為,傳統詩既不是老牛,新詩也不是孺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聯想?那是因為我看到了有人把一疊一千元的大鈔換成一元的銅板,然後帶著一大包的銅板上街,邊走邊抱怨銅板不方便。也許這個比喻仍不恰當,新詩既是傳統詩的蛻變,畢竟兩者仍有著血緣關係,也許以父子或親戚相稱該會恰當些,至少兩者都是「詩」啊!萬不會是畜牲與孺子的關係才是。於是我又想到一個比喻:如果傳統詩是寶玉,那麼新詩則是寶石。為什麼?喜愛傳統詩的讀者們一定接受寶玉這比喻,可是用寶石來代表新詩可就不一定高興了....別誤會!我說寶石可沒說鑽石,貓眼石、雞血石、大理石可都是寶石啊!不信問問台客(您認識台客吧?),他從溪谷撿來的那些石頭,他也說是寶石呢!新詩的樣貌千變萬化,可以是鑽石、可以是鵝卵石。不然怎會有新月派、達達主義、現代派、後現代派甚至超現實、新新人類、電腦網路詩、圖象詩、自動語言....等等被傳統視為離經叛道的怪物詩?如果你看得懂,而且喜歡,那就是寶石。否則,和傳統詩一比,簡直成了一堆文字垃圾。(趙先生準沒看過陳克華的「欠砍頭詩」,否則不吐血才怪!)

言歸正傳,我覺得去比較傳統詩和新詩的差別就像拿芭蕾舞來和美式足球相比。如果你在芭蕾舞台前像那些美式足球迷那樣狂叫歡呼,不被踢出劇場外才怪!可是欣賞者不都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老實說,我覺得趙先生一定沒嚐過新詩的甜頭,或者是他的心臟無法負荷。因為他所提的結論似乎與事實有點差距。我不明白,為什麼「新詩」要和「傳統詩」「縮小差距」?而且要將「傳統詩習用的辭彙」「移植」到新詩中以「發揮詩的美感」?我想,一定有許多新詩人不以為然。難道「傳統詩習用的辭彙」才能「發揮詩的美感」?如果趙先生用學習傳統詩的心力來接納新詩,說不定會發現,很多新詩都「美得冒泡」呢!

趙先生提到的美的表現問題:如含蓄、意象、意境、聲韻、時空、對仗、意趣等等,他認為新詩表現的「深度」與傳統詩有「相當距離」。(引四首傳統詩與四首新詩做比較)我認為這種比較實在有點稍微不客觀。尤其先生「自譯」的兩首「新詩」顯然只是「原詩的譯文」頂多是推敲的「膺品」,根本不能用來和原詩比較,更甭提能代表「新詩」。我的意思是:那只是分行的散文,而不是新詩。不信把它改寫成散文立見分曉。以傳統詩譯成新詩本就不公平,何不試著把一首好新詩譯成傳統詩看看,準有人會怨聲載道。

作者註:

1.本文為舊作,重貼為本站詩論記錄。為尊重文中提及的傳統詩先進前輩,已將原文名字部份隱去。

2.新詩是否傳統詩的「蛻變」?另有「橫的移植」(西洋文學引入)的主張,且早年曾引發文壇的另一場論戰,本文所提僅依趙先生說法進行質疑,並非如此主張。


(本文發表於乾坤詩刊第十期)

玲瓏 2011-10-24 14:38:52

飞哥好:
关于新诗还是旧诗好,经常有人吵。联网不也是?
不管是新诗还是旧诗,全靠水平,不是旧诗能流传亲护墙 不能流传。分采样比较,必须用同质素同水平的比较才行。
各有千秋吧,不能厚些簿比,也不能厚彼簿此。
有些根本不是美丑之争,而是胸怀之争。

版主回應
這篇是看了有人在大放厥詞用古詩把新詩說得不值
一時激於是寫了一篇去踢館
登出後那長者也沒再反駁了
2011-10-24 21:42:57
哲絮 2010-07-18 11:41:20

讀完這篇文,我真正的疑惑是:為何這本詩刊會登那篇論調很奇怪的文章?

相較於古典詩格律的侷限,現代詩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創意無限......

但我個人並不欣賞那種一味賣弄技巧的現代詩,「認真寫詩」和「輕率玩詩」心態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思想高度,再多眼花瞭亂的技巧,再多轉化擬人的修辭都沒有用,終究還是不耐讀,等著被時間空間淘汰。我比較在意的是文字背後到底想要表達什麼?那個境界高不高?是否有哲理?否則創意只是創意,轉化也僅止於轉化罷了!

許多名詩傳唱到現在,相信百年後還是有人讀;而網路裡一堆人在寫詩,將來有幾個人讀?別說以後,現在又有幾個人讀?幾個行家真正欣賞認同?

版主回應
同意
那是登在「乾坤」詩刊創刊之後的幾期上上
這個詩刊是新舊體詩兼收的
我就是看了之後不以為然才寫文表達意見
2010-07-19 08:55:28
上弦月 2010-04-17 15:47:18

新詩古詩
只要有FU
就是好詩~~

^^

版主回應
說得對
只要會生的
都是好人
2010-04-18 17: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