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變成這樣的大人
週末傍晚心血來潮的去故宮,之前每次去總是覺得人多,希望這個時段人會少一點。
大概是因為沒什麼大型的展覽,或者是真的時段冷門,所以讓我覺得參觀過程還算愉快,除了幾批青少年、還有一些家庭、朋友、情侶檔——帶小孩去的家長一直在囉唆叫小孩抄這抄那,讓我受不了的是不知道幹嘛來的大人。
當然,真要計較起來,是因為我本身住海邊管比較闊啦,但是,因為大家站那麼靠近,想要不聽到那些對話都難──而且我還戴上耳機聽音樂,竟然還是聽到了那些對話……
這次主要看的是晉唐法書名蹟展,展出了幾件有名的書法作品,在參觀的過程中,不斷聽到各類的評論──有趣的是,青少年多半只是看+小聲彼此閒聊,成年人卻好像忘了自己以前念過這些一樣,講出了很多莫名奇妙的話……
「哇,這個是從唐朝幾百年了卻能保存得這麼好啊……」……拜託,就算不記得,解說上面也有寫時間吧,是一千多年了!而且,就是因為收藏完好才是非常厲害值得放在故宮讓你看啊……
「這到底是王羲之的字還是別人寫的啊……」……嗯,這個解說上面也有寫,是臨摹的,基本上,可以說是他寫的,也可以說是別人寫的……
「這個懷素是和尚,寫的字竟然這麼揮灑……」……嗯,不然和尚寫字應該怎樣呢?而且,他就是草書名家啊!
「這是王羲之的字嗎?這就是王羲之寫的嗎?」「哇!排這麼久就是為了看這兩三行字喔!那前面那麼長一段是什麼?」……這兩句真的超經典,因為小小的『快雪時晴帖』被加在一個長捲軸的中間,前面有一大堆文字,後面也有一大堆文字,反正就是後人看了之後的感想之類的,還有超愛寫的乾隆也寫了一堆,給管理收藏的人看了也叫人家寫了一些,結果在看的時候,從一開始的地方就有人說「這是王羲之的字嗎?」看也知道不是啊!因為內容是觀後感,而且人家明明有寫名字啊!然後終於到了王羲之的字,就被說「竟然只有兩三行」……我也只能無言了……
另外還有一種,就是有人不斷在對照譯文,說「這個字是……這個字是……」,要一一把草書辨認出來,最後竟然還說「寫這麼草其他人真的都看得懂喔……」或是「信寫得這麼草對方看得懂啊……」這類的評論,我想……這應該不用我們替古人擔心吧。
其實,很多東西我們以前也唸過吧,或者,看展覽之前稍微了解一下展出的東西,知道一下作品的內容、看一下就知道哪些是後人加上去的……這沒有很難吧?
也許唸書的時候去看展覽還會花時間做這點功課,現在卻只是去了,然後也不知道要看什麼而亂講一堆廢話,好像跟朋友一起去看展覽,總是得發表一些感想一樣(就像有些人老是在看電影的時候一直跟旁邊的人講話,除了問︰「他為什麼這樣啊」這類表示看不懂、情有可原的對話外,更廢話的就是︰「好好笑喔!」),真想對他們說:如果不懂、不想看就到休息區休息吧,不要勉強了!
這些任意發表的奇怪言論,感覺上好像是坦承自己的無知,比不懂裝懂好一些,但是,如果我是旁邊看展覽的那些小孩,可能心裡會想──我不要變成這種大人!
另外又遇到一件,應該是小孩做的——一個紀念印章台有好幾個印章,不知道誰那麼手癢,把線全部纏在一起……本來我以為是因為大家圍在一起交替使用難免纏繞,但後來在我解開的過程中發現,那些繩子有點像綁麻花一樣,我想,這應該是有人手癢故意弄的,偏偏遇到我這個有強迫症的個性,就硬是把它解開了!
總之,故宮老是人擠人,參觀者素質又……一直在玻璃上指指點點留下指紋,實在是讓我……提不起想去的念頭。
上一篇:那個被隱形的 鄰居的小孩
下一篇:好像有關又好像無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