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7 12:14:39Khitan

017 遼朝與大食帝國關係1

上圖-遼代和大食國位置圖

重點整理:
1. 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證明:遼朝與大食帝國長期保持著頻繁的商業貿易關係
2. 大食盛產的玻璃製品、犀牛角、乳香、琥珀、瑪瑙等都通過絲綢之路大量流入遼朝,倍受遼人的喜愛。
3. 在大食帝國境內盛行的打馬球、獵豹技術,以及大食出產的金銀器、瓜果、蔬菜等,也都傳入遼朝境內,並反映於各種文獻記載或內蒙古東部地區、遼寧等地發現的遼代墓葬壁畫和佛塔雕刻中。
4. 二者雙向的交流:大食文化與物品的輸入,極大地豐富了遼人的社會物質文化生活。同 時,通過貿易往來,遼朝文化對大食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wiki 大食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於中世紀創建的一系列伊斯蘭封建王朝。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經行記》、《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等,均稱之為大食國(波斯語Tazi或Taziks的譯音),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在拉丁文中意指"東方人們的帝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8B%89%E4%BC%AF%E5%B8%9D%E5%9B%BD


上圖-大食國統治範圍(阿拉伯帝國)

唐末五代以來,亞洲大陸的三大帝國——唐、吐蕃、大食已走向沒落,也看不到盛唐時期萬國朝宗的盛況,聯繫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也漸趨蕭條。在西域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種大國勢力缺失的真空狀態,直到遼朝建立之後,這種狀況才發生了變化。

隨著考古工作的展開,有不少來自大食帝國的文物在遼朝統治區域內相繼出土,真實地再現了遼朝與大食帝國商業貿易的繁盛。

1. 草原絲路再興
遼朝是916~1125年間雄踞於我國北方的一個強大的封建王朝。遼太祖建國之始,便大規模地展開了向西拓展疆土的軍事征伐活動,並積極經略西疆。遠及西亞乃至更遠,草原絲綢之路再度興盛。

2. 大食取代波斯的貿易地位
自8世紀滅波斯後,大食帝國控制了陸上絲綢之路,並取代了昔日波斯的貿易地位,與唐朝交往密切,躍居與中國貿易的首位。北宋初年,大食帝國已漸趨衰微,無復昔日之盛,但海外貿易卻一直繁盛不衰,與宋、遼、西夏均有不同程度的貿易往來。

3. 大食帝國海外貿易的範圍
記載當時大食帝國“四方輻輳,萬貨豐賤,錦繡珠貝,滿於市肆。”反映了阿拉伯手工業的發達和貿易的興旺。經濟的繁榮,刺激了大食帝國海外貿易的發展。東至中國,西至歐洲,極大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4. 大食商人東行遼朝之路線
11世紀中亞木鹿(Maru,今土庫曼斯坦之馬累)伊斯蘭學者馬衛集(Sharaf al-Zamān Tāhir Marvazi,1046~1120年)曾記載了從喀什噶爾,經葉爾羌(今新疆莎車縣)、和田、沙州(今甘肅敦煌市)、可敦城(位於今杭愛山支系烏德犍山)到遼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郊)的路線。該路線當即大食商人東行遼朝之道。

5. 稱中國為“契丹”
遼朝的影響廣及大食帝國,阿拉伯人自10世紀起,即稱中國為“契丹”(Khita或Khata)。即使在遼朝滅亡以後,阿拉伯語仍用“契丹”來表示中國。13世紀,蒙古汗國西征中亞、西亞等地,將中國的火藥和管形火器的製造和使用方法傳入阿拉伯國家。成書於13世紀晚期的阿拉伯兵書《馬術和軍械》,仍將火藥稱為“契丹花”,將管狀火器稱為“契丹火槍”、“契丹火箭”。足見契丹在阿拉伯國家心目中影響之深遠。

上圖-遼代和周邊國位置圖

6. 大食與宋朝的貿易
《宋史》卷490《大食傳》載:先是,其入貢路繇沙州,涉夏國,抵秦州。乾興初(1022年,趙德明請道其國中,不許。至天聖元年(1023年)來貢,恐為西人鈔略,乃詔自今日取海路繇廣州至京師。
這一記載表明,北宋初年,大食入貢北宋時還常從陸路而來,而且此處的大食應該處於臨海的阿拉伯地區。從歷史的記載來看,大食與宋朝的貿易,儘管越來越依賴於海路,但陸路貿易並未完全終止。

7. 北宋未能制約大食與西夏的貿易
天聖元年(1023年), 大食即經過西夏境內而東行入宋朝貢。有鑒於此,北宋不得不重申禁令,不允許大食途次西夏入貢,只允許走海路,北宋想從政治上孤立以及從經濟上封鎖西夏。由此可見,與海路相比,大食更比較樂意通過陸路與北宋及地處絲綢之路上的西夏進行貿易的。既然大食可以經由西夏到宋朝貢,而西夏與遼長期保持著友好的關係,大食通過西夏境內入遼進貢和進行貿易應是不受限制的。

8. 遼朝與大食帝國的商業往來繁盛
據南宋葉隆禮撰《契丹國志》卷21《諸小國貢進物件》記載,大食國及高昌國、龜茲國、于闐國、小食國(今新疆哈密一帶)等,“三年一次遣使約四百餘人,至契丹貢獻玉、珠、犀、乳香、琥珀、瑪瑙器、鑌鐵兵器….。契丹回賜至少亦不下四十萬貫”。從貢物品種看,犀牛角、乳香、琥珀、瑪瑙器產於阿拉伯地區,為大食商人對外貿易的常見商品。
*磠砂,一種礦石。成分為氯化銨,屬於等軸晶系,多呈殼狀或粉塊狀。有玻璃光澤,無色,含鹹味,可供醫藥及冶煉用。或作「鹵砂」。

9.遼墓出土遺物中就屢有琥珀及瑪瑙飾品,考古資料整理舉例如下表:

10. 北面屬國官
契丹長期受唐、突厥和回鶻的統治,于916年立國後,聲威大張,勢力拓展至西域地區,與大食及其屬下的波斯、喀喇汗王朝發生了密切的交往。
《遼史》卷36《屬國軍》列出的就有阿薩蘭回鶻、波斯、大食;《遼史》卷46《北面屬國官》中亦列有阿薩蘭回鶻大王府、大食國王府。

11. 中轉貿易
從考古發現來看大食帝國與遼之間的關係,我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兩者的關係是密切的,他們之間的商業貿易是繁榮的。然而,史書的記載卻是非常匱乏的。這種情況的出現,當與西域諸國的中轉貿易有很大關係。

西域諸國地處絲綢之路要衝,為東來西往的使者、商旅必經之地,唐時,大批的大食商人,甚至更遙遠的大秦商人,經由西域直接來到長安,此時的絲路貿易更多情況下體現的是一種長途貿易。

唐末五代以來,中原板蕩,割據紛立,絲路貿易受阻,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交流往往要通過西域諸國的中轉才能實現。西域的回鶻人成了絲綢之路上最活躍的商業民族,他們與西方諸國進行貿易,然後把獲得的貿易品轉運至遼宋,或者將遼宋的商品輸往西方。即使回鶻商人足不出戶,也能完成絲路貿易的運轉。

遼朝政權為接待回鶻商旅而特意在上京南門設置了“回鶻營”,“回鶻商販留居上京,置營居之”。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西方的商品,特別是大食諸國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