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2 12:59:19王俐媛

房地產價格 市場決定?

住展房屋網 (2010-04-22)

住展房屋網提供

昨天央行總裁彭淮南又成為房地產新聞話題人物;根據報導,彭老不僅再次重申『管控風險』(非打房)的重要性,據傳在與立委進行非公開會議時,更罕見地直接點名,認為台北市近期豪宅價格都是用喊的,還舉鄉林建設稍早推出的「士林官邸」為例,其開價300萬/坪,但實際成交價有相當落差,因此有炒作之嫌。

今日各報幾乎都用斗大標題報導此事,不過內文點出,其實是立委林德福會後轉述的。因此彭老是否真的重炮點名炒作者,大概只有與會者知道真相。

而消息一出,被點名的鄉林老董賴正鎰也絕對有話說。不過有關該案風水好、並非豪宅(而是商用不動產)、買家是國際客戶等說詞,都非重點;價格才是關鍵。然賴董『市場決定價格』的說法,則實有討論,甚至商榷空間。

商品價格『由市場決定之』的論述,原則上是成立的;而論述中的市場,其真實意涵應該是供需,價格,更精確說,則是市價。

某商品的起始定價,一定是成本利潤觀點;進入市面後,才會受到測試或檢驗。如果有一定需求量,且消費者認為合理、可負擔,則此定價就能被接受、認同,成為『市價』。照常理,房地產價格之變動,也應是依循這樣的脈絡。

只是,在不同的時空背景或條件下,這句話可能會流於形式、理論而無實質;近幾年的大台北房價,就是如此。筆者並非否定,目前高房價無『市場』或『需求』;因為短期趁話題熱度,或許會有少數業者開天價測試,但如無買盤承接,終究不會演變成全面性跟漲,甚至價格豪宅化的情況。

然目前高房價下的買方,並非常態需求面。就各種現實條件研判,台北市高價房市產品,多由投資置產及節稅目的支撐;自用買盤比例則持續萎縮,因為薪資毫無實質成長,故自用客早已無力追高。一般情況,固然也有投資、置產等購置目的,但自用客戶購買比例,應該要在六至七成甚至更高,才是常態。

如此的市場需求面,偏離常軌;少數人士因題材炒作或其他非民生需求理由而持續追高,建商開價自然跟著拋棄成本利潤觀,全隨這個脫軌市況起舞。如此這般,當然可能出現賴董所說的400萬,甚至500萬單價。

所以,『市場決定價格』的說法,也許並不適用在近一年多的大台北房市;實際可能是,『業者決定價格』或『少數人決定價格』。況且,台灣房市長期還有資訊極端不對稱、不透明的問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