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2 09:23:07雪子

悲歡離合、台南火車站

有一次路上觀察學課,我請同學發表自己喜歡的台南角落,有位同學介紹台南火車站後站。他喜歡火車站,因為火車站有各種悲歡離合(大概如此),我看他照片、聽了他的解釋就想起台南火車站前後站發生的個人瑣碎、卻讓我難忘的一些經驗,但我回應同學報告時沒有把那些個人故事講出來。

台南火車站,對我來說是很特別、很特別的火車站,我都找不到跟它一樣這麼特別的火車站,我想以後看到再有名、再豪華的火車站也沒有辦法替代它。

第一次來台南應該是大概九年或十年前,台南火車站前站出來就會有讓我好開心的氣氛,也有很想大叫:「哇~我來台南了~!」的感覺,­­我對台南的印象比任何城市明亮、充滿陽光。貓爸爸有次不解地說:「台南跟其他城市沒有什麼差別吧?它有這麼特別嗎?」,我會試著說明台南跟其他城市哪裡不同,但從來沒有成功地、準確地說出我喜歡台南的理由。

對台南火車站的記憶,其實不只有快樂的回憶,它也有讓我很難過的時候,有一次在台南有了很特別的經驗,那天早晨我要從後站進站、得離開台南,那一刻特別難過。所以一陣子我蠻害怕再到後站,害怕那股情緒有湧現出來。不過後來隨著人際關係的擴大,跟我一起到後站的人也越來越多,歡樂的記憶也越來越多,於是慢慢地不再怕那裡了。

台南火車站也讓我遇到有些人,其中有完全沒有想到這輩子還會見到面的舊知。雖然我們或許稱不上朋友、也不是舊情人,在失去聯絡的期間也有一些情緒或情結,但在台南火車站前站與那些人相遇,我發現那些過去的情緒和情結已慢慢地流逝。我們分別走不同路要回屬於自己場所的時候,也真心祝福對方幸福快樂。

我很感謝台南火車站那個空間,讓我有這麼多印象深刻的離別和相遇,而且都是在自己人生關鍵時刻、自己處於人生轉折點的時候。

直到最近,「憤怒」是我重要的動力,對日本社會規範的憤怒、對台灣學術界遊戲規則的憤怒、對盲目崇拜英語和美國的社會氛圍的憤怒、對自己性別、所屬的階級帶來的種種限制的憤怒、對有形無形的敵意和暴力的憤怒、對不友善空間的憤怒、對充滿虛榮心的人的憤怒我的生活充滿憤怒,而這些憤怒驅使我唸書、看書、拍照紀錄。

然而,在我人生有重大的轉變(對我來說啦)之際,我讀了1Q84 book3。我之前在新聞台提到我從那本書讀到的主題=死亡與再生,其實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不只如此,還有「憤怒的消失」。在這幾個月來,在我變得要照顧好幾個生命(既有的、以及新來的)之後,我有感覺到我的種種憤怒逐漸消失(或至少比較不會浮現在意識上),感覺跟過去很不一樣。後來閱讀1Q84 book3時驚訝地發現,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女性)也剛好也談到憤怒的消失(驅使那位人物從事某件事情的動力也是很強烈的憤怒)。我讀完之後常常想,為什麼我們都這麼剛好在思考類似的問題?我心態上的轉變跟村上春樹捕捉到的日本社會氛圍的轉變有關係嗎?村上過去的作品也充滿憤怒與暴力,我們為什麼剛好這個時候有注意到「憤怒的消失」?

在常常思考這個問題又沒有機會跟別人討論的時候,在台南火車站遇到舊知,跟那位舊知分開之後再想,或許,「死亡-再生」的過程,尤其是「再生」的過程促使化解憤怒情緒、各種情結,只有死亡,憤怒情緒、情結不會消失,只有經過死亡的再生才能讓它慢慢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