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31 00:32:09雪子

不可或缺之物


我今天有一點點的收入後,馬上走路過去誠品敦南店找1Q84,結果找不到它,又走路過去微風廣場裡的紀伊國屋,看到它猶豫一陣子要不要買,最後還是忍不住把它買回來。(我現在才想到我應該去誠品信義店購買,這樣應該有打折,唉。)
 
在台灣買日文書好貴喔,但是我實在等不及回日本再買了。我目前看完三分之一而已,但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 
 
成為外國人之後,小說變成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了。以前我怕小說,因為我怕面對這個世界隱藏的敵意、憎恨、醜陋的面貌,我沒有勇氣閱讀小說。到現在也是,我讀沒有看過的作家的小說時,需要很大的勇氣。
 
但是,自己成為外國人之後,變得非得閱讀小說不可。讀小說讓我認識過去束縛我的日本社會的不明文規定、主流價值觀,以及教我如何把它用語言解釋給台灣朋友。
 
我成為外國人之後,我的理所當然、常識通通瓦解了,我面臨了必須用中文向周遭人說明我過去相信又從來沒有跟別人討論過的不明文規定,回答他們的問題。或許我人太好了,有人詢問我,我沒有辦法拒絕回答,會很認真地試著回答,但是往往找不到洽當的辭彙解釋給他們聽。這不是我中文能力的問題,而是我過去不需要用語言說明,所以用日文也不會說明。
 
讀小說還有安慰我的效果。在閱讀過程中看到代表我心聲的一段文字,就感到欣慰。這種感覺在閱讀報紙、雜誌等求速度的文章時幾乎不會有的。(這個新聞台也求速度的,在這裡我只是把我當天想到、看到的事情簡單的記錄下來,我將這個新聞台當作我的備忘錄,所以這裡的文章沒有什麼深度喔,有的只有對事物的第一印象。不過對我來說紀錄自己的第一印象也很重要。)
 
另外,我常常聽到、看到有人說:「我年輕的時候是文藝青年,愛讀文學作品,但是年紀大了之後如何如何」。其實我完全無法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因為我的經驗是相反的,年輕的時候怕看小說,也看不懂小說,念了書、經歷了某些事情之後,才有勇氣面對小說、從它的文章裡得到安慰、鼓勵。
 
為什麼某些人有意無意地把小說當作無用的、未成年人的休閒用品?為什麼他們相信看報紙、商業雜誌或者看電視的行為才讓人們了解現實社會?無論在哪裡發表的的文章,只求速度的文章沒有什麼深度啊,為什麼有些人寧願相信膚淺的論述,不相信故事的力量?
 
我渴望與相信故事力量的朋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