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3 15:25:00敏公主

【分享好文:孩子的人生別太早下定論】

小孩子的未來,父母對小孩子的影響力,到他30歲。20歲之前的上學、補習、閱讀、才藝、運動、生活環境……,當然對小孩子有影響力;但是20歲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提高,他必須逐漸學會為自己的抉擇與行為負責。

日前聽到吳淡如在廣播節目中的一段媽媽經,深得我心。內容大致是這樣,「來賓提到,小孩似乎頗有畫畫細胞,神來幾筆煞有其事,但沒想到送小孩去考什麼美術班。

主持人吳淡如呼應,是啊!除非小孩自己有意願,否則媽媽怎麼知道,妳的小孩除了畫畫以外,沒有其他更棒的天分……。

末段依稀隱約記得,吳淡如以自己弟弟為例,小時候也是個畫畫天才,後來才發現,弟弟在程式設計的造詣更高人一等……。不急著為小孩定位,不急著定終身,是聽完節目最大心得。

那天又遇到一位媽媽聊到小孩愛畫畫 ,那位媽媽說:「小孩似乎遺傳我的細胞,有點美術設計的天分,可我自己做這行的,並不希望小孩走美術設計,這一行錢不好賺(聲音漸弱……),真正能大鳴大放的設計師太少……。」當下聽完,我只回了一句,「小孩要做什麼,哪是妳可以決定或阻止的?

最近也有似乎生了一個愛畫畫兒子的體會,前輩們「不急著定位」的理論言猶在耳,讓我看待兒子愛畫畫,提醒自己要多一分觀察與等待,當美術老師的姨丈提醒,「別送去什麼畫班了,太早學就匠氣了,就讓他多畫,帶他多看,引導他細心觀察,他愛畫什麼就隨他畫吧。」

是啊,到頭來,做喜歡的事,把喜歡的事做好,這不就是人生?這一刻孩子愛畫畫,下一刻,難道你就想他變成梵谷不成!

文/衣瑪

(內文載至自由時報)

寶貝最寶貝 2011-04-23 20:04:05

現在小孩 我不覺得到20歲才有自我意識
而是從小開始 就會有了
再加上 現在社會的資訊流通快速
反而容易 讓小孩誤判自己的興趣

版主回應
妳說得很好,
現今社會的確充斥著許多不同的訊息,
孩子所處的環境,有太多正負面的誘因‧‧
更需要家長的陪伴和瞭解呢~
2011-04-25 15: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