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2 16:41:26敏公主

《內文分享:拒絕校園霸凌, 一起踹共 》

 
校園霸凌現象其實一直存在,藉由大家的討論,找出方法,希望孩子不再害怕上學

〈以牙還牙〉 改變認知 才能改變行為

阿強是個小二的男生,以調皮搗蛋聞名於低年級,即使班級導師是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也被他層出不窮的霸凌事件弄得心力交瘁。

那天,導師氣急敗壞地跑來向我求援,陳述著阿強最近喜歡去抱班上的女生,班級導師一直緊盯著他,他無法在班級作怪,反而利用課輔時間去親一年級的女生嘴巴,導師希望可以有好的辦法可以改善他的行為。

之後他來上我的課時,我說:「聽說你去親一年級女生的嘴巴嗎?」阿強點點頭,我說:「好,你很喜歡相親相愛,老師也喜歡相親相愛。」語畢,雙手捧著他的臉作勢要親他的嘴巴,阿強掙扎地直說「我不要!」當然這招是點到為止,我告訴阿強:「你不喜歡老師親你,人家一年級小女生也不喜歡你親她,你覺得老師惡心,人家一年級女生也會覺得你很惡心,不要讓我再聽到你抱女生、親女生的事情,要不然每節課都來和我相親相愛!」

讓他體驗別人的不舒服、不愉快,才能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是多麼令人討厭,先從認知改變做起,進而改變其霸凌行為。

文/鄭欽鴻(高雄市)

〈老師好智慧〉從敵友變戰友 暴力迎刃而解

兒子就讀小學五年級時,我與班導師有一次在校園中不期而遇,經導師告知:「妳的小孩在上週被5個同學威脅!」突然聽到這消息令我非常震驚,導師說在事發第一時間,已對這5名學生家長訪談,並對同學進行適當的輔導,而兒子也接受了同學的道歉。

導師說因為兒子和班上一名女生成績不分軒輊,有一男同學因「少男純純的愛」想為這名女同學出口氣,於是夥同另4個同學向兒子威脅:「這次月考你敢考第一名,我們就揍你!」後來問兒子為什麼不告訴媽媽?單純的兒子竟說:「第一名會被揍,那我就考第二名啊!這是我辦得到的事。」

憂心的我爭取到協助督導學生外掃廁所的機會,導師也很技巧的安排這5個人和兒子一同負責清掃工作。為了做好這個任務,我們經過討論、分工等一連串的合作互動下,這個一親加六生的團隊,為班級爭取到多次整潔成績優異的榮譽,兒子也與這5位當初以言語霸凌他的人成為交情最好的同學。

文/悅而(台北市)

〈過來人心聲〉社工進駐深入問題核心

過去曾是校園霸凌受害者的我,在長大後的今天,其實那種陰影並未隨著時間而沖淡。

記得過去處於受害者的我,用求救的眼光看著同學,十之八九的同學並未因此伸手救你,而是以同情的眼光看著你,那種滋味至今日仍深刻印在心中,也使得我至此對人性沒有任何的信任。

在過去,校園霸凌是「不能說的秘密」,因為這影響著一所學校的聲譽。在我以被害人的身分來給予意見,我認為校園進駐社工才是王道。

說實話,現在現有的輔導老師,很少學生真正「使用」上的,被害學生並不會主動尋求協助,大都忍過去,深怕萬一上報,後果變本加厲。而加害者近半數是屬高風險家庭出身的學生,在心智未成熟下,便強迫長大,接受錯誤的觀念,或有樣學樣下所為。

社工進駐校園,主要能進一步深入找尋加害學生的問題點,更可降低受害學生的人數。現今一堆人鼓吹「隔離政策」,其只會「加強」加害學生的功力,而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

文/所妮妹 (台東縣)

〈大家一起來〉 一張卡片 關懷化霸凌

我有親人在國中當老師,去年耶誕節見面的時候,她很高興拿出一張卡片來分享,老師說,她在耶誕節前,很用心的寫卡片鼓勵學生。

而這個學生平時常出言不遜,常用言語霸凌同學和老師,但是老師寫卡片給他的時候,只用正面的語氣,肯定他的優點並期許他再進步。沒想到會收到回送的卡片,感謝並祝福老師,讓老師非常開心,因為這張卡片,讓老師覺得這個孩子還有希望,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整個社會病態沉痾已久,個人的力量或許不能改變什麼,但是如果繼續放任下去,這些孩子終會長大。霸凌別人的孩子,出了社會懂得尊重別人嗎?被霸凌的孩子,會信任他人嗎?而這些孩子又會如何對待他們的下一代?

所以大人們在拚生活、拚經濟、拚事業的同時,也該回頭用愛去關懷孩子,畢竟孩子的現在與未來,是需要親師生,甚至社會整體大家一起來努力的!

文/杜仁舟(台北市)

〈社會風氣影響〉打架解決 公眾人物帶頭

只要讀過書的人都知道,霸凌是校園不能說的秘密。

我們學校裡,常常有學生打群架,有一次,兩百個學生就在操場打起來,現場棒棍齊飛,那時也不見媒體報導!不過,那時還沒發明「霸凌」兩字,我們都說:「耍流氓」。但那時真正的流氓都還會有些江湖道義,比如不會欺負女生,大多數流氓也不會沒來由打人。反觀現在的霸凌事件,不但沒什麼原則,而且手段都十分殘忍。

我想,這跟整個社會風氣有關。

未成年的人,身邊的親朋都是他學習的對象,而親朋的學習對象可能來自媒體的公眾人物。若公眾人物都用暴力解決事情,那你還能要求置身其中的青少年多乖巧嗎?其實,霸凌不只存在於學校,軍中、監獄、立法院……也充滿霸凌,他們表面守法,一遇到事,某些人也常常用打架解決,一旦見諸媒體,就像空氣污染,不知不覺影響了全民大眾。

所以,嚴懲那些公然打人的大人物,一定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文/徐正雄(新北市)

(內文載至自由時報)

2011-04-23 13:35:08

真有趣的"一起踹共"
還是第一次看到
剛查了下才知道意思

版主回應
感謝你來看這篇好文,
還特地查了它的意思,
對於這個資訊,非常有心~
^______^
2011-04-28 16: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