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7 08:54:45MaLi

【演講8講義】無條件接納你(展的觀點)

前一階段演講說的是「寶貝自己」,也就是「自我關係」
那是心裡屬靈的一塊,純淨到不行,雖然上了講台得用通俗的語言講出去,
但在準備的時候,我讓自己純淨得像座聖殿。
那陣子,展和我約好,「週五,閒人勿近」
他是閒人,因為他嘩啦啦一說話,或我黏他自毀諾言找他吃午飯,
最後我都會失去靈感,心思混亂,得重來。

這一階段演講說的則是「寶貝伴侶」,也就是「兩性關係」
這就是外面的東西啦!
外面的東西是熱鬧精彩,什麼都可以放進來,
所以,準備之後,我特別喜歡和展說話,詢問他男性的意見。


記得4年前我們去做婚姻諮商,
鄭老師一直慫恿我們,「把經驗寫出來,對大家太有幫助了」
一直覺得兩人的東西不夠成熟,也沒認真想這件事。
直到去年,講了12場的親密講座,兩人也一起研讀關係好幾個月。
今年,又進入伴侶關係的講座週期,似乎快準備好一起寫東西了。


中午,我寫好講義(上一篇)急著要他看:
「就這樣,我認為就是這樣….OO很需要這個吧!」
,「不,她需要的是更基礎的東西」展相當有把握的說。
「喔? 更基礎的? 我以為我寫的已經是最基礎的了」我狐疑地回答。
於是我們去吃乾麵燙青菜新竹粉腸…我開始聽他口沫橫飛。


展的婚姻理論基礎有二:
理情治療法的:《夫妻溝通成功七律》(張老師文化出版)
以及某個婚姻治療師提出的長時間的婚姻成功關鍵研究。
他說:「婚姻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兩個關鍵…..」
於是他變成吳老師,我變成好奇的聰明學生。
展在課堂上學生聽不懂的挫折感消失了,他在我面前講說可是既威風又精彩。


我仔細聆聽他,知道自己是個女生,太重視心靈,
的確有所偏頗,展沿用的兩本書,作者都是男性治療師。
而我沿用的書與概念,雖也是男性居多,但有兩個GAY,屬於女性心靈主體。
我點頭稱是,開始構思起,如何在講堂上,呈現如此豐富的文化資訊。



兩個人開始愉快親密地說起話來,
慢慢地…展露出對我垂涎的誇張表情,很卡通地做出好笑動作。
我可愛又清楚的說:「不行,你趕快出門吧!我工作的慾望過強,你賴在這裡終究要失望的。 趕緊給自己自由吧! 快開學了,去做你喜歡做的事。」
出門時他比畫著弓道姿勢:「老婆,我欣賞妳夠坦白,說得夠清楚。我走了」
(真是兩性差異喔~)


他出門了,留下獨自工作的我。
回憶兩人說話的坦白與自由,覺得很幸福。



*********************
展堅持的兩個東西,包括理情的夫妻溝通七律,
何以能說服我?
回想起這一年來,兩人瀕臨吵架的邊緣時,
都是他,主動地,挺直腰桿,坐好,
然後用理情的夫妻溝通七律,一一檢視自己,是否有遵行那原則,
他的”正”會讓我很快也”正”起來,
我很快就會捨棄小我固執的任性,同他一起練習,「將關係放前頭」的紀律
他那正氣凜然,把關係的尊重放前頭的正派,
著實讓我印象深刻。
於是,我也就能,使用我重視心靈與親密的女性語法,
表達出感情,滋潤兩人的關係。
*********************



因此,在貼上上一篇講義之後,我繼續坐下來補寫,從展眼光所檢選出來的,
「婚姻心理學」
我只能寫我看見的,不知是否是他認定的,我盡量試試看。


【如何讓關係維持下去,是婚姻中的白飯麵包】
【追求親密,則只是婚姻中的巧克力】
有本有末,讓關係維繫下去是本,而追求親密是末。
本與末都很重要,但在婚姻關鍵危急之秋,要先顧到本。
若為了追逐末,而威脅到本,就危險了。

什麼意思?

理情治療大師,亞伯艾理斯與泰德克勞福合作的「夫妻溝通成功七律」,
這樣建議理性的婚姻原則:
第一律:「如其所是」的接納你的伴侶
第二律:經常表達感激之意
第三律:真誠的溝通
第四律:與伴侶分享並探索彼此差異
第五律:支持伴侶的目標
第六律:給伴侶犯錯的機會
第七律:將渴望轉化為目標


這背後,是合理的人生信念:
1.接納自己:你難免會犯錯,經常徒勞無功,劣根性重,甚罔顧道德。 這實在很糟糕,但你就是會這樣! 所以,為了避免你陷入低潮,要「正視」難免犯錯的事實,最好能無條件接納自己這部分。 「無條件自我接納」是理情行為治療的核心主題,也是其他心理健康課程的重點。

2.接納他人:每個人,包括你的父母在內,都難免會犯錯。 如果你夠聰明,就會以「無條件接納他人」的態度來對待他們,不論他們有多少瑕疵與錯誤。 全新接納他們,有如地一律所描述的「如其所是」的接納。 請謹記在心,我們有時會對「完美主義」傾向的案主說:「沒有人要跟完美的人在一起」

3.接納環境:生活狀況─環境、生態、經濟、政治等──都距離完美十分遙遠。 總是為你,伴侶及其他人帶來無數問題。 你可以不喜歡這項事實,要恨它們也行;如果願意,還可以對抗它們。 但是,對目前無法改變私設時,就好好接納。 是的,接納! 不必過渡沮喪,也不要使原來的狀況更糟。


相對於這合理的信念,會讓自己受苦的不合理信念就是:
1.「我(自我)『絕對』必須在重要任務中表現量好,並且獲得重要他人的肯定。 如果我沒有做到如我預期『應該』的那樣,也沒受到肯定,那我簡直就是毫無價值,將會不斷挫敗,也更不值得享受生命中的美好事物。」 這是獨斷的要求,常讓你感到焦慮、沮喪、厭惡自己、想要避免任何「冒險」的計畫或關係。

2.「你(其他人)一定要對我仁慈、友善;且公平, 如果不是,你就是做得不好,應該接受譴責和懲罰。」這種誇大的要求,常讓你感覺氣憤、爆怒、憎恨、引發爭吵,反目,甚至掀起與他人的戰爭。

3.「我所處的情況(環境)絕對必須舒適又輕鬆,必須快速且毫無困難地提供我真正的需要,要讓我免於難過。 如果情況不是這樣,那真是遭透了! 我無法忍受這種生活,幾乎過不下去,也不可能改善!」 這種信念常導致挫折感,對低挫折忍受度者更嚴重,也會產生難過、罣礙、生氣、沮喪、自憐的感覺。 同時也將導致怠惰、拖延、否認、合理化和耽溺等狀況。


這不合理的信念,簡化而言就是:
1.我應該永遠表現良好
2.別人一定要永遠對我仁慈且公平
3.情況必須總是以我期望的方式,來滿足我的需求。


*******************
我快速地摘要了書本的幾個核心內容,開始感受到,這本書說的是,
成熟 VS 孩童
這三條關於人生的不合理的信念,
八成是旦旦現在的人生信念,有六成是樹兒的人生信念。

是的,婚姻只所以無法往下走,通常是,
在成人的外殼下,包藏著執著的兒童式幻想,無法向下的夢。
*******************


夫妻溝通成功七律的前三項,
被亞伯艾理斯定義為,「愛」
用以取代時下從電影小說中學來,追求親密與激情的愛。

再感覺一次,愛是這樣:
(1) 「如其所是」的接納你的伴侶
(2) 經常表達感激之意
(3) 真誠的溝通

這就是展所謂,「關係裡的基礎,如同麵包一樣,讓關係維繫所必須」

時下對愛的迷思是什麼?
1.愛就是要滿足我的期待與需求(忘記自身責任,無法接納伴侶原來的樣子)
2.愛就是要坦白(忘記表達感激)
3.愛就是要深度的親密(看似真誠,但溝通未必建立在對方能回應的前提)

在溝通七律的前三律,是讓關係維繫的基礎,
夫妻間有紀律地讓彼此在一個良性互動下,
讓溝通的彼此,可以自在地感受被接納,也可以接收到許多感激….
然後才是,「真誠的溝通」

在三個前提穩固之後,才談兩人的差異,才談更了解對方:
(4) 與伴侶分享並探索彼此差異
(5) 支持伴侶的目標
(6) 允許伴侶犯錯
(7) 將渴望化為目標


看到這裡,我想起展給我的支持。
這半年來,我渴望上課,有時候得外出住宿,或提早離家。
展是這樣表達的:
「老婆,原則上你做什麼,盲目追夢也好,我都支持妳,小孩我會盡量」
,「但是,我有我的限制,當我被兩個小孩逼迫到極限時,我就是會大吼,想要盡快把小孩交給媽,或其他人。」

相較於我給他的支持:
「展,你想做什麼你就去做,即使犯錯我也會支持你相信你,小孩我沒問題」
,「我有平衡需求,即使我很能陪兩個小孩,我也要問,那你如何平衡我」


我感受到,這最後4個項目,是在兩人關係穩固的基礎下,鼓舞彼此支持,各自自我完成。
鼓舞兩人接納對方彼此的樣子…沒有優劣對錯,就只是差異而已。

關係的最高目標是,「歡喜慶賀彼此的差異」
RITA 2007-09-07 18:32:04

理書,你好:你的文字道出了現在婚姻的問題~太多寄望反而會導致太多失望...從你的文字中學習很多!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