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02 09:50:18MaLi

【親職篇】:需求衝突處理標準程序 051002/3yr6

昨夜在文化中心演講下課,
樹兒被阿嬤載著跑來找我了。
本來3人很高興要回家的,
誰知車門一打開他就”哇~”哭到不行;
原來是他安全椅旁的座位,
被我新買的演講高腳椅佔據了。
他哭:「我要坐我的位置」
(花蓮之旅後,他只有高速公路才坐安全椅)

於是我打開車門坐下來陪他一段,
衝突很順利地轉成同心協力的親密。
回想這段程序,發現它已經是標準程序了!
在此記錄故事,並將程序流程寫出。

********************

【教養者可照顧狀態確認程序】:
我坐下來,覺得自己剛講完課,能量充沛。

【聆聽程序】:
於是我抱著孩子坐到腿上,
聆聽:「樹很喜歡自己的寶貝位置對不對?」(點頭,哭聲稍弱,繼續哭)
聆聽:「樹想要回家就想到你的寶貝枕頭對不對?」(點頭,哭聲稍弱,繼續哭)
(他的座位上有一枕頭,陪著它到處旅行)
聆聽:「所以,樹一下子看見位置被佔了,就好失望,是嗎?」(點頭,哭得更大聲了)(這表示我聽到痛點了。)

【協助孩子回到寧靜程序】:
於是我抱他一會兒,讓他繼續哭﹍﹍
一陣子,我覺得夠了。
我說:「那我們來數顏色好不好? 我先開始喔~ 我看到紅色1,遠遠的,那個燈」
樹兒接了,他說:「我剛剛看到汽車的燈,也是紅色的。 我數2.」
﹍﹍﹍﹍﹍
數到5,他的哭已經消失了,轉成安靜的狀態,也透過數顏色,和我達成一體了。
(PS:數顏色技巧是一個平日的默契,無法在無先前好經驗時運用在衝突時,請看,親職篇:說哭)

【衝突處理程序】:
我說:「樹,媽媽要跟你介紹我的新寶貝! 看~就是這張椅子。」
樹:「為什麼你要有新寶貝?」
我:「因為媽媽肚子大大,站著演講會不舒服,所以媽媽就買了新的椅子,這樣我演講就可以坐了,好舒服喔~」
樹:「嗯」
我:「因為這張椅子太胖了,所以車子裡只有這個地方放得下,所以只好佔到你的位置啦! 怎麼辦? 你來陪我一起想辦法,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帶我的新寶貝回家,然後你也可以有你的寶貝?」
樹:「我還沒想到。」
我:「那我有個辦法你看看,就像我們在高速公路一樣,想像我們要開高速公路,你做你的安全椅,然後抱著你的寶貝枕頭,好不好?」
小人兒眼睛變亮了:「那我的寶貝枕頭在哪裡?」,「媽媽,那等一下假裝在高速公路,你只要開40就好。」

這個晚上,樹兒和我都精力充沛,因為我們兩又過了一關,通過衝突而變得親密。
下回要開車時,他一上車就問:「媽媽,你的新寶貝在哪裡?」

********************

這裡的程序清晰,已經發展成標準化了。
從確認我能給照顧且有時間,到聆聽孩子的內在狀態得到確認,然後協助孩子離開哭泣回到寧靜,到兩人表達需求並尋找解決辦法。 幾乎是兩人的默契。
其中最精緻的還有我使用的語言技巧,那就是【故事性的描述】 與「寶貝」的【命名】。

孩子是經驗性的,以情感取向修先,成人則常常是事務性的,以便利傾向優先。 在和孩子溝通時,若以成人的優先傾向,往往短短的:「那張椅子太大後車箱放不下所以只好這樣放。 你做安全椅,我們一下子就到家了,好不好?」
而在我的溝通習慣裡,喜歡孩子參與,因此,會用個故事來表達,而且強調過程裡的情感層面。 這樣的表達讓樹兒很容易吸收整體經驗,有了參與感之後,他也很願意支持他所愛的爸媽。

用”我的新寶貝”來取代”新椅子”,連結起孩子心中的情感性認同。
因為孩子認同媽媽,也與媽媽親密,所以一下子就和”媽媽的新寶貝”有了關係,
因為孩子很寶貝自己平日的寶貝,所以也能同理到何以媽媽要寶貝新寶貝。

寶貝,就成了昨晚的話題。
樹兒不停地數著他擁有的寶貝﹍﹍
幸福感滿滿的過了一個深夜。(演講完大概10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