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9 10:07:54lino (小俗工)

從『釮』字看清華四偽簡《算表》~~談偽清華簡文本寫手之一藏身處

從『釮』字看清華四偽簡《算表》~~談偽清華簡文本寫手之一藏身處

 

清華四偽簡《算表》有『釮』字,此乃偽簡文本寫手是看到20022004年戰國楚國荊州黃山墓地40號出土的銅環權裡,有代表四分之一兩的『才兩』,於是對於其偽造之《算表》內,遂以『釮』字表示四分之一,而含《算表》的此批偽簡2006年偽造完成出現在香港市面,後來被清大收破爛叫做清華簡。故而李學勤遂於《三代文明研究》(商務印書館,2011)裡的〈釋「釮」為四分之一〉,而講兩錙等於半兩,故錙等於四分之一兩。錙即才(0.25)。但是戰國楚國荊州黃山墓地40號出土的文物擺在湖北荊州博物館內,到2007年始在《江漢考古》裡始發表由金陵、余言政、王莉、劉祖梅、朱江松、李亮寫成《湖北荊州黃山墓地40號戰國楚墓發掘簡報》內揭露,但卻出現在2006年清華偽簡出現於香港文物市場的這批偽簡內的《算表》內,故可以合理推測,偽造清華簡的文本寫手之一就在荊州博物館裡。他於20022006年間在館內整理這批外界所不知的戰國楚國荊州黃山墓地40號出土文物內,看見了內有表示四分之一兩的釮兩字眼的銅環權,於是擺入在2006年完成的整批清華偽簡內的《算表》之內,當做代表四分之一的釮字的所出。他偽造《算表》乃因看到湖南西部里耶古井出土的秦簡裡有九九乘法表三隻,內容為:

 

    九九八十一 八九七十二 七九六十三 六九五十四 五九四十五

  四九卅六  三九廿七  二九十八  八八六十四 七八五十六

  六八四十八 五八四十  四八卅二  三八廿四  二八十六

  七七四十九 六七四十二 五七卅五  四七廿八  三七廿一

  二七十四  六六卅六  五六卅   四六廿四  三六十八

  二六十二  五五廿五  四五廿   三五十五  二五而十

  四四十六  三四十二  二四而八  三三而九  二三而六

  二二而四  一一而二  二半而一

                    凡千一百一十三字

2003年又出土了類似的「張家界漢簡九九乘法表」,但這些秦漢的乘法表,都只有表示到一到九加上少量二分之一的乘法,出土證據顯示中國數學在秦漢九九乘法表都只此功能,在荊州博物館工作的他十分不滿,想要石破天驚,一鳴驚世,讓中國在先秦就更應有更早而更強大的計算器,於是想到偽造更大規模,驚天動地的超級十進位乘法算表,而且唬成是先秦楚國的算表,依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這些都只是十分容易的算術而已,此一偽造者,以現代人的小中學算數程度即可算出的數字,弄成一個算表,而且可以從X--0.5,1,2,3,4,5,6,7,8,9,10,20,30,40,50,60,70,80,90,

Y--0.25(釮),0.5,1,1.5,2,2.5,3,3.5,4,4.5,5,10,15,20,25,30,35,40,45

之間的乘法表,以唬不知學之學界術士,果爾騙山騙海,學界拜倒一片如搗蒜。完全背反世界數學水平在那個時代的普遍水平。此偽造之蔵身於荊州博物館內的工作人員弄虛造假到如此程度,令人大開眼界。

荊州博物館領導應澈查並清除館內學術造假,交由法院審判定罪。(劉有恒,2020,1,29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