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的詩篇
悲憫的詩篇 ■魯 蛟
──品讀林煥彰的〈飄流的拖鞋〉
原詩及後記如下:
飄流的拖鞋
/林煥彰
飄流的拖鞋,紛紛走向大海
它們有各種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身分
大大小小;它們的主人
都留在山區部落
永遠留在,土石流流過深埋著的底層
不見天日
飄流的拖鞋,飄流的心
喪失記憶
麕集在海灘,在大太陽底下曝曬
喪失記憶,飄流的拖鞋
沒有方向!
漲潮了,一隻隻靜止的拖鞋
開始蠕動
一隻隻開始飄浮;一隻接受一隻
離開海灘,飄浮在海上
沒入雲端
想尋找自己的主人
(2010.06.02傍晚,搭首都客運自羅東返回台北途中,無意間看到電視片段影像,心痛的連想去年九月初,在太麻里海邊看到八八水災後飄流木麕集的蜠況,有感而發,寫下草稿,次日上午整理。)
(99.6.23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刊載)
我習慣早起,大約五點鐘就開始看報,當我一眼看到這首詩的時候,立即連看三遍。我窩居山邊,窗外有驟雨,雖未至豪大,卻也嘩然有聲。頓時,詩句與雨聲相連,眼前出現了這樣畫面:
豪大雨、土石流、山崩地裂、路斷塌、死亡災難……拖鞋們,有的隨著主人沒入地下,有的離開主人,自高山部落的泥漿中翻滾而出,隨著洪水盲目的流亡。大海是河流的家鄉,卻不是拖鞋們的故里,駐足海灘或是浮身汪洋,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最後還是「沒入雲端,想尋找自己的主人」。(寫拖鞋與主人的感情,妙極!)
這是一首明朗中有深邃的悲憫之作──明朗是指其語言;深邃是指其意境,詩人以其靈敏的感悟,快速而率真的,賦予拖鞋以宿命但又頑強韌忍的性格,藉著幾個緊密而恰妥的動詞如「飄流」、「紛紛」、「麕集」、「蠕動」、「飄浮」等,健壯了這首詩的體質,活化了這首詩的靈魂。而更可貴的是,詩人又用最後的兩個壓軸之句,創造了另外的一個情境。特別是最後一句,倫理的意味深濃。
詩人的傲人之處,就是有穿視一切的眼力,有澄澈清明的胸懷。此詩的意念可說是來自剎那;舉筆完篇,也許是瞬間之事,但是字裡行間,卻飽滿著至情、至真與至愛。
在表現技巧上,自意象的捕捉到句組的設計,都是自然暢達,一氣貫穿,毫無強作吟誦和有意雕琢的痕跡。
詩末有後記,這是詩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因為它交代了此詩的誕生淵源。正因為有這段簡短的後記,更可看出詩人的悲憫情懷和對世間的關愛。想想看,坐在接近豪華水準的首都長途客車上,窗外盡是繁綻的風景,正是值得醉心瀏覽的時候,詩人的思路卻自一個電視畫面上倏然跳接到去年的災後劫情,並「有感而發」成一首感人的詩篇。這個動力,即是來自詩人的憫世天性。
煥彰寫詩多年,詩風平實穩健,敦厚樸雅,要寫就寫人間煙火,要寫就寫世間情事,不涉幽冥空幻;要說就說實話,不發囈語,不吐虛言。作為一個詩人,就要這個樣子。
去年的「八八水災」,是世紀大災難,舉世關懷,我也有詩〈八八.爸爸.水〉。今有緣讀到這首〈飄流的拖鞋〉,感慨至深。復以作者拉「拖鞋」入詩,益見高明。乃抒所感數言,用表敬意。
(九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乾坤詩刊》第56期2010.10.版)
.
上一篇:讀出一個慢的世界之詩
下一篇:扎根於泥土的臺灣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