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2 23:52:12Lico

瓦鹽盤上的小鳥


南北門路邊一個鋪滿紅色瓦甕片的鹽盤,一隻東方環頸鴴正在孵卵。

北門是過去台灣的重要鹽場之一,這裡的曬鹽場通常以敲碎的甕瓦鋪底,叫做瓦鹽盤;用這樣的方法曬的鹽比用土盤的鹽乾淨,因為收鹽的時候不會扒到土。而今曬鹽的時代過去了,鹽場荒廢,這些地方慢慢竟成為一些鳥類產卵孵蛋的地方。

沒錯!在瓦盤上。

鷸鴴科的鳥類常常會在有沙有石的平地上產卵,雖是平地,但卵總還需要一點點遮蔽掩護;瓦片和舖了瓦的地方略略凹凸的形狀和大體上平坦的地面就這樣成為牠們最佳的選擇。

 

實在不起眼,保護色真強!如果不仔細看,還真難發現。

我發現牠的時候,牠離我大概二、三十公尺,而且正面和我眼光交會,我正疑惑著牠為何這麼不怕人,就看見牠突然對著我小快步直直跑過來!一邊跑,一邊還做出像打嗝一樣的動作-脖子不斷前後伸縮,就像因為我專程前來而牠有失遠迎,因此不斷點頭急切表失禮抱歉。

這真是不尋常的現象!一般來說,野鳥看見人的時候如果立刻有動作,一定是遠離而不是靠近,牠這麼做,一定有特殊原因!如果我猜得沒錯,很可能是我太靠近牠的卵巢了-是有卵的瓦巢,不是牠身上的。牠的大動作只有一個目的,引誘我們注意牠,讓我們分神,以免發現牠的卵就在我腳邊。

我沒有動,因為我不想嚇到牠,如果我真的開始動作,接著牠可能會出現一跛一跛垂著翅膀假裝受傷的「擬傷行為」,用牠自己的身體引開敵人,希望敵人認為受傷的牠是很好掠捕而去追逐,這樣牠就可以保護巢裡的卵躲開一劫。

開始「之」字型的迂迴前行,並且更誇張的伸縮脖子,因為不知道往哪邊走才能避開牠的瓦巢,所以我靜立不動;牠的視線沒有離開我半分,繼續往前跑。

忽然,牠在幾片瓦片之間蹲了下來!啊!原來牠的瓦巢就在我前方五公尺左右,牠那麼著急,那麼不擇手段的希望引開我的原因是:我只要再往前幾步就踩到牠的卵了!

叉開雙腳,牠把腹下的羽毛完全鬆開到就像是一把羽毛刷,然後小心翼翼慢慢蹲下,緩緩把卵完全藏到自己的肚腹之下;那帶著些黑斑的青色的卵,那麼像石頭,不刻意注意,是很難發現的。望遠鏡裡,我看見牠晶亮的黑眼睛和尖尖的小嘴正三角錐形排列在一張小小的臉上,可愛得像一尊孩子們懷中的玩偶鳥。

 

頭漸盛,牠也慢慢習慣了退到遠些的我,這時牠開始有動作了。牠有時起身低飛到附近魚塭上空,有時步行到隔壁土地覓食,有時只是快步在附近繞行,只有幾次很短暫的回到瓦巢附近。看牠似乎心神不寧,我只好再退到對街,隔著馬路用望遠鏡看牠。

東方環頸鴴等這些鷸鴴科的鳥類為什麼會選擇沙地或平地產卵?是因為沒有挖洞的利嘴或是因為牠們只對這樣的場所熟悉,所以才選在這些地方?或者我應該反過來說:是因為熟悉的環境是這樣的,所以他們就習慣在這些地方產卵,也因此就沒有發展出可以挖洞的利嘴?

鳥總是選擇他們最熟悉的地方和方式來達到繁衍的目的,甚至連卵的外型顏色也能仿擬四周與環境相融,這牠們適應的方式,也是牠們的生存方式。

風輕拂,青空中有幾部戰機正在排行列隊演練。人因學會鳥飛而可以翱翔天際,但人長久以來卻一直存在「人定勝天」的觀念。而鳥的世界裡,對大自然的態度從來沒有「戰勝」,只有「適應」,這樣的生活態度,人要多久才能真的學會呢?






上一篇:風中的黑琵

下一篇:那日馬太鞍

Princess 2012-04-16 22:26:20

DearLico,

上週四才到七股.艷陽高照.
轉到黑琵保護區.聽說剩下16隻黑琵
剛剛出去覓食.遠處2隻裡海燕鷗......

版主回應
冬候鳥北返,夏候鳥未到,這個時節,是候鳥的空窗期。
但也是留鳥的繁殖季呢!
2012-04-17 10:50:22
meg 2012-04-16 20:53:35

朋友寄來外拍的相片 有小號貓頭鷹鵂鶹 褐頭鷦鶯 金翼白眉 (為什麼名字要取得這麼難記啊 我還查不到你文章中鳥名最後一個字怎麼念呢!?) 下回可否讓我跟著去啊?

版主回應
那個字讀音同「恆」。
觀鳥筆記都會掠過起早睡晚日曬雨淋,除此之外還有長途奔波枯等久候蚊蟲叮咬跌撞割傷等等,
窗外公園便有鳥聲啁啾花開草長,休閒式的賞也有意味,
來日我們可以邀一個這樣的志工行。
2012-04-17 10:55:17
小毛毛 2012-04-14 12:42:25

好棒的故事 好棒的畫

版主回應
你的咧?也貼上來共賞? 2012-04-17 10:55:52